8月2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聚丙烯瓦楞箱作出反倾销初裁,统一征收83.64%的高额税率,还计划在11月12日和反补贴终裁合并出最终结果, 聚丙烯瓦楞箱听着土,其实是物流界的“网红产品”,它比传统纸箱更防水、更抗压,电商寄电子产品、冷链运生鲜、医药公司送精密仪器全靠它。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2025年出口额占全球30%以上,美国市场更是占了大头,毕竟美国电商、冷链发达,对中国箱子依赖度高。 可美国商务部偏要挑刺儿,今年4月,他们同时对中国和越南发起调查,理由是“中国箱子卖得太便宜,把美国本土企业挤垮了”,但数据打脸:中国出口商的利润率普遍不到10%,比美国同行低一半还多。 反补贴税高达199.6%,此税率更为严苛。即便企业有心应诉,这般高的税率也足以使任何订单沦为亏本生意。 更离谱的是8月18号的“反补贴”初裁,因为没中国企业去应诉,美国直接给中国扣了199.6%的补贴税率,这数字比企业一年的营收还高,摆明了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美国这波操作,简直是“组合拳”打在要害上。 反倾销税83.64%意味着啥?原本卖100美元的箱子,进口商要额外交83.64美元税,成本直接翻倍,美国进口商哪肯当冤大头?纷纷暂停订单,有的甚至要求中国供应商“自己掏钱交税,否则就换越南货”。 反补贴税199.6%更狠,就算企业想应诉,这税率也足以让任何订单变成亏本买卖。 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出口这类箱子超5亿美元,涉及几百家中小企业,现在税率一出,这些企业要么赔钱卖,要么丢市场,不少小老板急得直掉头发。 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对中国包装行业下手了,2020年,他们就对中国瓦楞纸箱收反倾销税,导致中国对美出口量暴跌40%。 如今战火烧到塑料领域,背后是美国“制造业回流”的焦虑,他们想重建本土包装产业链,却不愿承认自己成本高、效率低的事实。 但美国忘了,贸易战没有赢家,中国箱子的低价,靠的是规模化生产和技术创新,不是政府补贴,美国加税后,本土企业未必能抢回市场,反而会推高美国电商、冷链的物流成本。 最后买单的,还是美国消费者,他们网购的包裹可能要多付几美元运费,生鲜配送也可能变慢。 美国这波“天价罚单”,说白了就是“我玩不过你,就掀桌子”,83.64%的税,199.6%的补贴裁定,这些数字不是“公平贸易”,而是赤裸裸的贸易霸凌。 他们以为加税能逼中国企业就范,却忘了中国企业的韧性,从东南亚建厂到开拓欧洲市场,中国卖家的“出海”路子多着呢! 更搞笑的是,美国一边高呼“自由市场”,一边用行政手段干预贸易,这就好比班里打篮球,美国队输了不练技术,反而抢对方的球,还说是“保护球场安全”。 说到底,贸易战没有真正的赢家,美国若真想保护本土产业,就该提升自身竞争力,而不是靠“罚单”打压对手。 毕竟消费者要的不是“美国制造”的标签,而是便宜又好用的产品,希望11月的终裁能理性点,别让“塑料箱子”成了中美贸易战的又一个牺牲品,否则最后哭的可能是美国消费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