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织金县聚焦外出务工家庭“后顾之忧”,创新推出“数字+”“教育+”“卫健+”“养老+”四大举措,聚力夯实“一老一小”关爱保障网,着力破解留守群体照护难、就学难、就医难和就餐难等问题,切实提升民生福祉和群众获得感。
一是“数字+”赋能解照护难。整合电信、移动、联通、广电四大运营商资源,建设智能化关爱平台,为“一老一小”提供全天候安全保障。大力推广“云守护”应用,面向留守群体加大宣传力度并落实优惠政策,为有意愿的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安装“守护e家”等智能系统,跨越时空守护留守亲人安全。并强化风险预警响应,平台可直联乡村预警系统,实时监测老人和儿童动态,构建“线上预警发现—线下快速核实—精准上门帮扶”闭环处置机制,有效预防和应对意外风险。
二是“教育+”保障解就学难。双向发力持续扩大优质教育供给,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子女“上好学、随迁易”。扩充本地寄宿学位,实施寄宿制改革试点,优先指定织金九小和织金县思源实验学校等校接收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并投入4157.5万元对6所学校宿舍进行修缮和升级改造,新增床位3352个,解决“家门口”优质寄宿需求。畅通异地就学通道,建立与重点劳务输入地教育部门常态化联络机制,主动协调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难题,消除务工人员“带娃难”顾虑。
三是“卫健+”防护解就医难。率先在惠民街道、马场镇等地试点推行电子病历移动签署系统,有效解决留守老人、儿童住院需家属现场签字难题。推行“中心村卫生室”试点,实行村医责任共担、利益共享,通过“六统一”管理提升村级诊疗能力。并配置心电、B超、中医理疗及急救设备,借助县乡远程医疗,确保“小病慢病不出村”。成功争取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韩红爱心·急速抢救”项目,获赠“监护型”救护车1台,补齐基层急救体系短板。持续优化异地就医服务,2025年跨省直接结算4142人次,减少务工人员垫资2424.30万元。
四是“养老+”服务解居家难。出台专项方案,大力发展老年助餐服务,采取“公建民营+公建公营”模式,新增社区老年食堂10个,日均服务920余人次,累计供餐超3.3万人次。优化居家社区服务,投入550余万建设社区养老服务驿站3个,开展居家养老上门建床500户,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420户,构建“家门口”养老支持网络。持续夯实精准服务基础,建立完善全县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基础信息台账,动态摸排需求3.25万个,落实服务2.61万项,实现按需施策、精准服务。
(织金县委改革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