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民选制度,将会把英国坑苦了,英国穆斯林虽然只占总人口的6%,大约400万人,却在各级选举中屡屡获胜,从市长到议员,都有他们的身影,甚至有人预测,未来英国可能出现穆斯林首相。 英国的选举规则很简单,每个选区,谁得票多谁就赢,不需要过半票数,这就好比在一个班级里选班长,如果有三个候选人,其中一位只要拿到比其他两位多的票就能当选,哪怕他只有40%的票。 英国的穆斯林人口居住比较集中,就像有的口味偏好会在某些地区特别流行,比如在伦敦、伯明翰和布拉德福德的一些区域,穆斯林比例较高,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人口的一半,在这些地方,如果穆斯林选民团结支持某一位候选人,那么这位候选人就很容易胜出。 过去几十年发生的一些国际大事,比如伊拉克战争、反恐政策等,让英国穆斯林群体觉得,与其在体制外抗议,不如进入体制内发声,他们意识到,只有亲自参与政治游戏,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改变被标签化的现状。 于是,越来越多的穆斯林参与投票、加入政党,甚至自己出来竞选,2001年,英国国会中只有2名穆斯林议员,而现在有将近20名,不只是国会议员,从地方议会到市长职位,都能看到穆斯林政治人物的身影。 虽然外界常把英国穆斯林看作一个整体,其实内部差异很大,就像不同地方的人可能都喜欢中餐,但偏好不同菜系——有人喜欢川菜,有人偏好粤菜,英国穆斯林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中东和非洲等不同地方,对许多问题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不过在一些关乎整个群体利益的问题上,他们容易形成临时联盟,支持能代表他们利益的候选人,这就像小区里住户可能平时有不同意见,但在争取更好的物业服务时,可能会团结起来。 有可能,但没那么简单,英国最高层的政治还是由传统精英主导,要打破这层天花板需要时间,而且,即使有一位穆斯林成为首相,他或她也不能只代表穆斯林群体的利益,必须为整个国家服务。 英国社会对此看法不一,有人觉得这是社会进步和多元化的体现,也有人担心宗教价值观会影响政策制定,这种辩论本身是正常民主社会的一部分。 我觉得英国穆斯林参政率的提升,其实展示了民主制度的 适应性,选举规则确实会让组织程度高的少数群体获得更大影响力,但这不一定是坏事。 就像吃火锅时,以前可能只有清汤锅,现在有了麻辣、番茄等多种口味,满足不同食客的需求,反而吸引了更多人来吃。 重要的是,任何群体在民主体制中影响力的提升,都应该基于公共利益,而不是只考虑自己小圈子的利益,英国穆斯林政治家面临的考验,不仅仅是代表自己的社区,还要能够超越社区界限,为更广泛的国家利益服务。 民主制度的好处在于,它能够通过和平、有序的方式让不同群体表达利益诉求,避免社会矛盾激化。 英国的经验显示,少数群体通过体制内途径参与政治,实际上有助于促进社会整合,而不是导致分裂。 当然,这也需要平衡,如果过分强调身份认同,可能导致社会碎片化,健康的民主需要既承认群体差异,又超越差异寻找共同基础,英国正在进行的这场实验,对全世界多元社会都有参考价值。 最终,我们评价一个政治人物,应该看他的政策主张和领导能力,而不是他的宗教背景,民主制度的成熟度,恰恰体现在它能否超越身份政治,基于理念和政策内容进行选择,这是英国面临的挑战,也是其民主制度发展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