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宋江率梁山好汉征讨方腊,折损了大半兄弟,换来一个楚州安抚使,这个官职到底有多大?

宋江率梁山好汉征讨方腊,折损了大半兄弟,换来一个楚州安抚使,这个官职到底有多大?   宋江,原本是个 “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 的小吏。在郓城县衙,他深受领导赏识,本可安稳度日。   然而,他 “生平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凭借 “端的挥金如土”、为他人 “排难解纷”“周全人性命” 的豪爽,在山东、河北一带声名远扬,被人称作 “及时雨”。   “生辰纲” 事发后,宋江出于义气,“担那血海般干系” 为晁盖通风报信,使得晁盖等七人得以逃脱,上了梁山,继而夺得寨主之位,为梁山事业奠定了最初的起义组织和领导机构。   但也正因如此,宋江与梁山盗匪私下联络的事暴露,不仅丢了饭碗,还成了杀人犯。即便如此,宋江也未听从晁盖的劝告上梁山落草,而是选择了 “刺配江州”,幻想着有朝一日能重整旗鼓,东山再起。   可皇帝的昏庸和朝廷的腐败,让宋江在 “大赦天下” 的优惠政策中也未能解脱,东山再起的希望彻底破灭。   此时的宋江,心理上发生了重大转变。他意识到,要想名垂青史,出人头地,只有上梁山领导人马与朝廷抗衡,打出梁山威名,换取迫使 “朝廷招安” 的筹码这一条路可走。   宋江上梁山后,晁盖提出让宋江为山寨之主,坐第一把交椅,作为对他救命之恩的回报。宋江推辞,称晁盖年龄长于自己,不能以小欺大,情愿做第二把交椅。但实际上,宋江刚上梁山,立足未稳,民心不附,此时夺位并不明智。   可他 “自小学吏”,心思缜密,让 “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表面上是让新头领谦让示下,实则是在与旧头领 “划清界线”,因为新头领大多是他拉拢来的,是他的心腹。   晁盖死后,按照江湖惯例,身为二把手且威望极高的宋江掌权本是顺理成章之事。但宋江不敢违背晁盖 “谁捉到史文恭,替他报了仇,须当此位” 的遗命,只是答应 “权当此位”   。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宋江没有急于攻打曾头市为晁盖报仇,而是以给晁盖做百日 “功课” 为幌子,天天 “守在山寨”,提防晁盖的心腹发动政变。   之后,宋江和卢俊义抓阄攻打东平府和东昌府,约定谁先打破城池就当梁山泊主。宋江 “连夜攻打得紧”,最终赶在卢俊义前面打破了城池,名正言顺地坐上了梁山头把交椅。   宋江坐上寨主之位后,将 “聚义厅” 改为 “忠义堂”,从这一改变,便能看出宋江内心一直趋向于做官,渴望得到朝廷的认可,封妻荫子。   在他心中,聚众起义只落个贼寇的名声,于家庭、于将来都毫无益处。他想借反抗朝廷的道路来逼迫朝廷招安,把水泊梁山当作自己避风的港湾,只等待着有朝一日朝廷赦免他们的罪,早早招安。   机会终于来了,朝廷下达了招安诏书。宋江盼望已久的招安终于实现,他满心欢喜,以为可以博得个封妻荫子,泽及后世。然而,朝廷却派他攻打方腊,目的是削弱宋江的力量。   但宋江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认为 “为臣者应当尽主尽忠”。当史进、李俊等人想重新树起谋反的大旗时,他痛哭流涕,最终迫使他们歃血为盟,听从自己的教诲。   在 “忠” 和 “义” 发生冲突时,宋江宁可要 “忠”,即忠忍于朝廷,暂时把 “义” 放在一边。   梁山征讨方腊的战役堪称惨烈,可分为五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润州之战与分兵初期, 9 位好汉阵亡。   第二阶段是杭州之战及周边惨烈拉锯,15 位好汉在此阶段牺牲。   第三阶段是独松关与德清县之战, 7 位好汉在此役中阵亡。   第四阶段是乌龙岭血战, 8 位好汉在此阶段牺牲。   第五阶段是总攻帮源洞与结局, 10 位好汉在此役中阵亡。   此番作战,梁山原108将损失了十分之七,共 70 位好汉战死或病死。许多熟悉的面孔纷纷离去,曾经热闹非凡的梁山变得冷冷清清。   征讨方腊大获全胜后,宋江被封为 “楚州安抚使”。那么,这个楚州安抚使到底是多大的官职呢?在宋代,安抚使是负责一路或数州军事和民政的官员,通常由重要官员兼任。   楚州地处要地,楚州安抚使掌管楚州地区的军事和民政大权,从职权范围来看,确实不小。但实际上,安抚使一职在不同时期权力有所变化,且受到诸多限制。而且,宋江虽是楚州安抚使,但他本是梁山招安而来,朝廷对他仍心存疑虑,并不会真正给予他足够的权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官职更像是朝廷给宋江等人的一种安抚,是一种表面上的荣耀,实际权力远没有看上去那么大。   宋江选择投靠朝廷的决定,一直以来备受争议。从宋江的角度来看,他深受封建纲常观的影响,“忠君报国” 的思想根深蒂固。   在他心中,招安是正道,能让兄弟们摆脱贼寇的名声,封妻荫子,青史留名。而且,他也看到了梁山与朝廷力量的悬殊对比,坚持与朝廷对抗,长此以往必然是灭亡的命运。招安,或许是他认为能为兄弟们谋得一个好归宿的唯一办法。   然而,从结果来看,宋江的招安之路并不成功。梁山好汉在征讨方腊过程中死伤惨重,最后剩下的人也大多结局凄凉。宋江自己也未能善终,被奸臣下毒害死。他一心想要的 “忠义” 之名,最终换来的却是无数兄弟的性命和悲惨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