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陈虹通讯员浦宣
本报讯长兴县小浦镇潘礼南村的长兴水韭生态修复示范点近日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访客。20余名青少年在“杏福义工”的带领下,近距离观察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长兴水韭。通过科普讲解、实践体验等活动,深刻感受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
在示范点的人工沟渠旁,小浦镇工作人员钱云龙耐心地向孩子们讲解:“这种看似普通的‘水中韭菜’,目前仅在潘礼南村梅园内发现,对水质和湿地环境要求极高。”他介绍,作为对环境要求极高的珍稀物种,长兴水韭的自然生长需要精心呵护。去年,当地通过设立保护点、人工巡护、生态补水等措施,持续改善其生存环境,保障种群稳定发展。孩子们凑近沟渠,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水中摇曳的绿色植株,不时向专家提出疑问。
“杏福义工”在现场忙碌着,他们既是活动的组织者,也是生态保护的践行者。村民林浙闽作为老义工,向孩子们演示着独特的蹲行式作业:“除草时要像呵护婴儿一样,用手小心剔除水韭根部5厘米内的杂草,避免损伤水韭的须根。”这支由村民、教师、生态义警组成的队伍,近年来已累计开展生态巡防60余次,不仅守护长兴水韭,还承担着古银杏保护、河道清洁等任务。
据悉,潘礼南村已计划将长兴水韭生态修复示范点打造成青少年生态教育基地,未来将联合学校开设“湿地课堂”,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更多家庭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