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坝区安平街道新城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传承和发扬“三线建设”精神,以服务群众为导向,紧盯老旧社区治理重点、难点,积极探索基层治理工作思路方法,创新“1234”治理模式,不断提升老旧社区治理水平。
紧扣“一个核心”,健全治理体系
紧紧围绕“党建引领”这一核心,不断拓展社区党建工作新领域,提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效能。积极探索网格化党建模式,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探索建立“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代表+联户长+老年志愿服务队+居民群众”服务体系,不断夯实社区服务根基。创新“网格+”服务、搭建网格共治平台,依托网格这一“微细胞”,强化党建品牌,释放党建活力,变条块分治为网格联盟,构建起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治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工作新格局。强化示范带动,通过开展“亮身份”“树形象”等志愿服务活动,192名党员、网格员、联户长、志愿者与39名社区独居老人开展结对帮扶服务,实现了辖区特殊群体“一对一”结对帮扶全覆盖,让社区党员群众有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搭建“两个平台”,提升治理水平
搭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整合党建服务、综合治理、信访接待、社会事务、社会保障等窗口,强化平台建设和数据资源整合,形成“一窗受理多窗处理”工作格局,处理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11件次,让群众“最多跑一地”。
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平台。在社区设有羽毛球室、舞蹈室、图书室、棋牌室、健身室、书画室、乒乓球室、三线食堂等9个功能室,惠及2000余人,用好区直部门党员“双报到”资源,为社区群众提供文体娱乐、健康讲座、心理咨询、用餐等一系列贴心服务18次,充分满足群众各项需求。
聚焦“三个重点”,凝聚治理共识
聚焦社区治理工作中的“民情、民忧、民心”三方面重点,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帮助解决居民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问题。
遍访群众“知民情”。围绕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和需要破解的问题开展遍访调研,结合信访矛盾纠纷排查、疫情防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街道“大走访”等工作,社区干部、全体网格员迈开脚步进小区听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掌握辖区居民动态情况,收集意见建议36条。
务求实效“解民忧”。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结合全面排查矛盾纠纷,收集群众提出的困难和意见建议,及时梳理分析,“及早及小”化解矛盾纠纷。聚焦群众最关心的就业、医疗、养老、环境卫生、物业服务等问题,按月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项目清单,支书领办,定期督办,研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2025年度解决民生实事9件。
真情服务“暖民心”。结合社区老年群体占比较大的特点,社区建立重点独居老人、残疾老人台账,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开展上门帮缴医保、给困难家庭赠送被子衣物、送居民就医、小区美化亮化等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提升“四个服务”,巩固治理成效
社区全面整合资源,提升服务能力,着力构建共治共建共享格局,全面夯实治理基础。
提升“网格化服务”。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为依托,建立“社区到组、组到栋、栋到人”的“三到”模式,完善网格基础设置、网格运行机制、社区服务体系等要素,充分听取群众诉求,让问题和矛盾在一线化解,让联系和服务群众在一线落实。让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今年来,共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2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11件。
提升“养老服务”。联合黎阳社区开办“三线食堂”,真正让老年人体会到党的关怀、家的温暖,为老年生活增添乐趣,真正将为民服务从舌尖蔓延至心间,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走访慰问特困、低保、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120余人。
提升“管理服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进一步调动党员、志愿者及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提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的自觉性,打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近年来纠纷调解成功率超95%,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提升“科技服务”。聚焦社区治理、安防、数字生活及养老场景,搭建智慧社区、康养云平台,依托智慧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推动网格化管理数字化、可视化,涵盖人、地、事等六要素,形成从事件上报、核实、办理、反馈、结案的闭环流程,借考核评价模型筑牢长效治理机制。同时,利用物联网、云服务,为75岁以上39位独居老人配备精准定位、电子围栏、一键呼救与健康监护功能,助力老人畅享信息化便捷,社区治理更加精细高效。
一审:胡晓
二审:康馨月
三审:吴丹杨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