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杭州办了一场世界马林巴大赛,这种乐器你没见过但一定听过,乔布斯选它演奏苹果手机最经典的铃声

橙柿互动记者汤晨琛

8月24日,第八届世界马林巴大赛决赛在中国杭州的红星剧院举行。

据了解,此次大赛分为线上预选和线下三轮比赛。线上预选形式为,参赛者演奏两手作品,并录制视频上传至第八届世界马林巴大赛官网。从中脱颖而出的80位选手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法国等15个不同的国家。线下两轮比赛后,5名选手进入了决赛。最终,来自法国的MichaudGabriel获得第一名,来自中国的张柏杨获得第二名,来自韩国的SangminOh获得第三名。

马林巴是一种什么样的乐器?

苹果手机最经典的铃声就是用它演奏的

马林巴是一种打击乐器,属于木琴,将木制琴键置于共鸣管之上,用琴槌敲打来产生旋律。但琴键较木琴阔,音域较广,音色冰凉,也有较多特殊打法。

浙江音乐学院打击乐教师、第八届世界马林巴大赛评委林喆说,目前来看,马林巴的起源无从考证,很多地方都说自己是最早的。

“前段时间,我姐夫去了一趟厄瓜多尔,那里有个博物馆,里面就有几个假人在敲击马林巴。它的底下是竹筒,上面是竹片。此外,还有地方流传它最早是加美兰音乐中使用的底部为南瓜桶、顶部为竹片的乐器,南非也有类似的乐器。他们那边的人都会载歌载舞,也会经常配合鼓来和马林巴进行演奏。”

林喆说,早期马林巴是一个梯式木琴,慢慢从两个八度变成了四个八度、四个半八度,现在所用的五个八度的琴其实只有30年的历史,不像小提琴、钢琴发展了几百年,因此曲目库只有这些年下来的积累。不过,最近马林巴的热度比以前高一些,也有一些新兴的作曲家会给马林巴谱写作品。

“其实很多人不认识马林巴的声音,但是都听过。苹果手机最经典的默认铃声就是用马林巴演奏出来的,乔布斯选择用马林巴来演奏,也是为了凸显苹果和其他手机的不同。”

十四岁的时候,林喆开始接触马林巴。由于小时候学过钢琴,耳朵和手腕都受到了锻炼,林喆学习得也比较快。在第五届世界马林巴大赛上,林喆获得了二等奖。

“如果是零基础的话,学习马林巴的难度还是挺高的。比如学习钢琴,你是可以摸得到键位的,你知道是在哪个音上,学起来相对比较容易;而学习马林巴,练好间距小的曲目还行,如果间距大的曲目,就要投入很多精力去练习。因为身体的移动、打击的力度等等,都会改变这些音调。”

林喆说,演奏马林巴的时候,肢体语言比较丰富。就难点而言,这个乐器没有踏板,因此没有长音,如果要表现长音,需要用到肢体的表现力;其次,演奏者和乐器的跨度太大了,演奏者并不是用手直接触摸乐器,而是用槌去敲打。

“其实练习马林巴就和打高尔夫球差不多,高尔夫是全身的运动,球离自己是有一定距离的。今天打到一定程度,觉得今天自己进步了,但是到了第二天,可能又找不到手感了。因此,练习马林巴需要下长期功夫。”

世界马林巴大赛可以让各个地方的选手交流认识

世界马林巴大赛并不是定期举行的,可能间隔两三年,也可能间隔四五年。林喆说,上一次在中国举办,还是2005年的第四届世界马林巴大赛。这次世界马林巴大赛放在杭州,也是世界马林巴大赛组委会经过讨论决定的。杭州现在发展得不错,不少外国人也知道杭州的阿里巴巴、“六小龙”,对杭州分外感兴趣。

“从比赛的过程来看,这个比赛大多数选手都有较长的准备期,有的是几个月,有的是一年。准备比赛期间,每个选手都会学到很多新知识,曲目量也会变多。其次,以自己为镜的同时以他人为镜,看到别人演奏的时候,自己也会有所感悟,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也能够直观地感觉出来。最后,这个比赛还能让各个地方的选手交流认识,让音乐照进现实。”

韩国国立江原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打击乐教授,第八届世界马林巴大赛评委沈宣旼说,马林巴琴的声音带有一种温暖和人性,无论文化或语言背景如何,都能让受众直观地引起共鸣。同时,马林巴琴以其广泛的演奏范围和丰富的音色,具有独特的体现多样文化情感的能力。

“比赛不仅仅是一个衡量技术能力的舞台,更是一个分享和学习彼此音乐背景的舞台。通常与东方传统相关的微妙表现力和西方的结构性方法汇合,这样的邂逅丰富了音乐体验,也加深了跨文化理解。”

听完中国选手的演奏之后,沈宣旼评价道,在中国参赛选手的表演中,传统音乐的元素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我希望这次的比赛能证明,来自不同背景的年轻表演者通过音乐团结在一起,是希望和和谐的象征。

希望马林巴的声音可以被更多人听到和认识

浙江音乐学院管弦乐系的学生郅昊霖是这次大赛的决赛选手之一,今年22岁的他学了12年的军鼓和6年的马林巴。

“马林巴是一种旋律型打击乐器。我一开始是业余学习,后来越学越深,从2槌练到了4槌,也参与过一些演出。打击乐里面有很多种乐器,而其中的旋律型打击乐器不是特别多,马林巴就是其中一种。”

对于郅昊霖来说,军鼓和马林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尤其是他学习军鼓的时间较早,后期接触学习马林巴的时候,他觉得难点在于听音和视唱。在快速的敲击节奏或者一些特定环境下,敲错了音也容易听不出来。

“这次决赛前,我还是蛮紧张的。比赛的过程当中,选手在台上会比较专注于操作,但是台下的评委会听得特别仔细,能够听得出失误。”

郅昊霖说,除去海选的曲目外,自己从4月到现在,总共准备了三个多月的时间。选手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风格不同,但是从实力上来说,都很厉害。

“10年前。马林巴就已经衍生到6槌了,但是6槌不是特别主流,只是针对一些和声较多的特定曲目,我们会用到6槌,平常用得比较多的还是2槌和4槌。”

郅昊霖说,这个比赛是比较权威的,也会给到获奖者不少机会。如果在马林巴大赛当中拿到名次,也会被音乐人看到。在业内获得名气的话,对于今后的发展还是很有好处的。

“在打击乐中,马林巴算是较为小众的乐器。提起打击乐,大家还是更能想到架子鼓之类的乐器。就具体规划而言,我还不是特别清楚,但是我会一直坚持练习打击乐,能够达到越来越好的水平,这也是我喜欢做的事情。”

从这次比赛来看,参赛者在前面几轮的选曲都还是比较自由的,决赛当中,他们必须演奏由美籍华裔男作曲家、指挥家谭盾谱写的新曲。结束之后,还可以自选一首曲子进行演奏。郅昊霖的自选曲目是海选当中一首曲目的完整版。这首曲子他断断续续练了四年,他首先考虑到这首歌在赛场上是有一定难度的,容易和别人做区分,其次是适合他的打击风格,最后就是适合他的技术特点。

“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在演奏当中会有不同的地方。上一个选手的自选曲目,应该也是这首曲子,但是我们的演奏是有差异的。好比讲一个故事,这个人对这段故事的理解比较深刻,那个人觉得另一些桥段有意思,每个人讲出来的内容不一样,听者的感受也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说,音乐当中会有很多不一样的处理。”

郅昊霖说,总体来看,知道这个乐器的人不是很多,专门为了这个乐器写曲的人更少。比如,他身边也有一些作曲的同学,他们其实也不大知道如何根据这个乐器来写曲。

“没有使用过这个乐器,对这个乐器不够了解,也就不知道怎么写曲才能够让它变得好听,或者说更能发挥出它的特色。我还是希望马林巴的声音可以被更多人听到和认识,最好也是被更多人喜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