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20日,首款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上线,迅速风靡全球。整整一年后,该系列第二部作品《黑神话:钟馗》首支CG先导预告片正式发布。
消息一出,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热搜榜首。在众多网友的反应中,有一个场景特别引人注目:预告片的弹幕上满屏都是“啊?”,可见网友的震惊程度。
是啊,为什么是钟馗?
按照商业逻辑,《黑神话:悟空》火成这样,延续这一IP无疑是最安全的选择。顺势推出DLC(即可下载扩展内容,如增加新的地图、人物、剧情扩展等),或者继续开发西游宇宙,明显更为快捷、稳妥。
而钟馗,并非中国神话世界里的“顶流”,跟哪吒、杨戬、姜子牙等超级IP也难以比拟。且不说外国网友不知道,连一些国内玩家也未必熟知。比如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捉鬼判官,但他的形象、武器、故事远不如齐天大圣那般深入人心。“押注”钟馗作为第二部的“男主”,无疑是一场冒险之旅。
不过转念想想,为什么不能是钟馗?
从创作的角度看——正如游戏科学创始人冯骥所言:“我们更想先做一款黑神话的新作——新的英雄,新的玩法,新的视觉,新的技术,新的故事。放开手脚,大胆尝试,不拘定法,从零开始。”
钟馗既能斩妖除魔,又能号令百鬼,是穿梭于阴阳两界“鬼怪终结者”,完美契合“黑神话”的画风。况且,这一IP未曾被过多开发,意味着巨大的叙事潜力、创作空间,意味着超高的可能性、可塑性。
《黑神话:钟馗》
从商业的角度看——没有做DLC,没有迎合开发哪吒等呼声,放着好赚的钱不挣,反而去啃一块新的硬骨头,这是把“怎样创作”摆在“如何赚钱”前面,把情怀放在短期收益前面。这种心气,值得赞许。
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看——必须承认,得益于《黑神话:悟空》的成功,人们对这一系列的国际传播寄予了很高期待。而文化产品的国际传播并非易事。
有学者曾提出“文化折扣”理论,即他国受众很难认同特定国家文化产品的风格、价值观、信仰、历史、神话等文化差异,以至于在理解和接纳上“大打折扣”。选择钟馗,对西方玩家而言,意味着更高的认知门槛、更远的文化距离。但中国故事的跨文化传播,本就不能靠“媚”、靠迎合。不选择自带流量的超级IP,未尝不是一种文化自信。
更何况,电子游戏最为鲜明的特点是高互动性,这赋予了游戏强烈的代入感、沉浸式的叙事能力。《黑神话:悟空》的成功,正在于它用全球通行的视听语言,将中国神话故事的无形魅力转化为可见可触可感的交互体验。
如今,许多外国网友在搜索“WhoisZhongKui”。“安徽灵璧藏不住了”,《黑神话:钟馗》已经为“钟馗故里”——灵璧带来了第一波流量。这座古韵悠悠的皖北小城,不仅承载着千年钟馗文化,还藏着“天下第一石”灵璧石。随着钟馗骑虎的霸气身影刷屏,灵璧有望成为下一个“打卡地”。这无不反映了市场的超高期待。
文化是民族身上的烙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一直打开着,其中蕴含着足够丰厚的宝藏。只要放开手脚、不拘定法,以恰当的方式进行挖掘和呈现,定能让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中更加鲜活,让古老神话与现代心灵产生强烈共鸣,也一定能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的魅力和风采。
“难道你还想改变这个世界?”
“我想试试!”
这是《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两句台词。
从大圣到哪吒,超级IP们仍在出新出彩。这回,“捉鬼天师”上桌了,且让他闯一闯、试一试!
(据安徽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