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乌克兰的罪人,绝对不是泽连斯基,也不是波罗申科,而是亚努科维奇,所有的事情都因他而起。 别管之前乌克兰是不是要加入北约,但到亚努科维奇一上来,马上访问莫斯科,当面向普京承诺,乌克兰不会加入北约,回来以后还写进法律——乌克兰不加入第三方军事同盟。这一点,乌克兰人根本没反对。 这看似是为了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实则彻底改变了乌克兰的外交走向。要知道,自苏联解体以来,乌克兰虽然在东西方之间摇摆,但加入欧盟和北约一直是不少民众的愿景,尤其在西部和中部地区。 亚努科维奇的这一法律,等于亲手关上了乌克兰向西发展的大门,却没有给国家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安全保障。更讽刺的是,他在签署法律时,声称这是“全体乌克兰人的选择”,但实际上,这项决策几乎是在没有广泛讨论的情况下匆匆通过的。 当时的议会被亚努科维奇的亲信控制,反对声音被压制,普通民众根本没有机会表达意见。 亚努科维奇的亲俄政策远不止于此。他上台后,立即与俄罗斯签署了延长黑海舰队驻扎期限的协议,允许俄罗斯在乌克兰领土上保留军事存在。 这一举动不仅损害了乌克兰的主权,也让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信任大打折扣。与此同时,他对欧盟的态度却十分冷淡,多次推迟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导致乌克兰与欧洲的经济合作陷入停滞。这种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让乌克兰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失去了平衡,也加剧了国内的政治分裂。 在经济上,亚努科维奇的政策同样是灾难性的。他的家族和亲信通过控制国家资源大发横财,例如通过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以极低价格购买天然气,再高价卖给国内工业部门,每年获利数十亿美元。 这种腐败行为不仅掏空了国家财政,还导致乌克兰经济严重依赖俄罗斯。当俄罗斯在2013年切断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时,乌克兰的能源系统几乎崩溃,民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而亚努科维奇对此却束手无策,只能再次向俄罗斯低头,接受苛刻的条件。 亚努科维奇的统治不仅腐败,还充满了对反对派的压制。2011年,他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了前总理季莫申科,将其投入监狱。这一行为彻底激怒了反对派和民众,引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 2013年11月,当亚努科维奇宣布暂停与欧盟的联系国协定谈判时,积压已久的民怨终于爆发,数十万民众涌上基辅街头,要求他下台。面对抗议,亚努科维奇不仅没有妥协,反而动用武力镇压,导致数十人死亡。这种暴力手段进一步激化了矛盾,最终导致他在2014年2月被议会罢免,仓皇逃往俄罗斯。 亚努科维奇的倒台本应是乌克兰重新开始的契机,但他留下的烂摊子却让国家陷入了更深的危机。俄罗斯以保护俄语居民为由,迅速出兵克里米亚,随后组织公投将其吞并。 与此同时,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也爆发了亲俄武装叛乱,与政府军发生激烈冲突。这一切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亚努科维奇的亲俄政策和对国家主权的出卖。 他的法律让乌克兰在面对俄罗斯的干预时毫无还手之力,因为根据他自己制定的宪法,乌克兰无法寻求北约的保护。 反观泽连斯基和波罗申科,他们接手的是亚努科维奇留下的烂摊子。波罗申科在2014年后推动去苏联化和乌克兰语政策,试图增强国家认同感;泽连斯基则在2019年当选后,努力推动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希望为国家寻求新的安全保障。 他们的政策虽然引发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应,但这正是亚努科维奇种下的苦果。如果亚努科维奇没有关闭与西方合作的大门,乌克兰也不至于在面对俄罗斯威胁时如此孤立无援。 亚努科维奇的罪行还在于他对国家统一的破坏。他的亲俄政策让东部地区与西部的裂痕越来越深,最终导致国家分裂。在他执政期间,东部的俄语居民被当作与俄罗斯讨价还价的筹码,而西部的乌克兰语居民则感到被边缘化。这种分裂在他逃亡后彻底爆发,顿巴斯地区的冲突至今仍在持续,数十万乌克兰人失去了家园。 更令人愤慨的是,亚努科维奇在逃亡俄罗斯后,仍然试图通过代理人影响乌克兰局势。他的亲信在东部地区支持亲俄武装,为叛乱提供资金和武器。这种背叛国家的行为,让乌克兰的危机雪上加霜。 亚努科维奇才是乌克兰危机的真正始作俑者。他的法律、政策和腐败行为,一步步将国家推向了战争的边缘。泽连斯基和波罗申科只是在收拾他留下的残局,而真正的罪人早已躲在俄罗斯的庇护下,看着自己的国家支离破碎。 如果乌克兰想要真正走出困境,就必须正视历史,从亚努科维奇的错误中吸取教训,重新找到一条符合国家利益的发展道路。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