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什么?

“自强不息”这个成语谁都懂,也都会用。但如果要问:人为什么要自强不息呢?可能会有种种答案,而古人早就给我们提供了答案,答案就是这句话的原始出处——《周易·乾卦·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因为“天行健”,所以君子要自强不息。

问题的核心来了:为什么“天行健”,君子就要自强不息呢?“天行健”到底是什么意思?孔颖达给出的疏解是:“天行健者,谓天体之行,昼夜不息,周而复始,无时亏退,故曰天行健。此谓天之自然之象。君子以自强不息,此以人事法天所行,言君子之人,用此卦象,自强勉力,不有止息。”

孔颖达是孔子第三十二代孙、唐初十八学士之一。他的地位和声望决定了他疏解的权威性。所以,他的这个疏解奠定了后世对这句话最主流和基础的理解,后世历代文人学者,统统按他的疏解来理解这句话,直到今天。简化一下他的解释,大概意思就是:天道运行,刚强劲健,永不停息;君子应效法天道,自我奋发图强,永不懈怠。

孔颖达的疏解对么?笔者认为:不对,不是卦辞的本意。

首先从逻辑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一句话,被孔颖达老先生断成了没有逻辑关系的两句,前一句说天,后一句说人;天和人之间并无有机的逻辑关系,不符合逻辑的同一律。再说,“君子要像天那样自强勉力、不有止息”,这种解释缺乏充足理由。把天作为人的模仿对象,人能模仿天什么、又怎么模仿?还有,把“健”字解释为“昼夜不息,周而复始,无时亏退”,完全是孔颖达的合理想象和主观发挥,不是“健”字固有的含义。

再者,从语法角度上说,“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以”被解释为介词是不准确的。在语法上,介词是不能单独使用的,后面要跟着名词做宾语。比如说“以史为鉴”的“以”是介词,“史”是介词宾语。“以史为鉴”是一个完整的介词结构。孔颖达是知道这个语法知识的,他给“以”凭空给增添了“人事法天所行”,勉强凑成了一个介词结构。然而这里的介词宾语同样是他想象和发挥的产物,并不是这句话中固有的,是他勉强添加上去的。

说到这儿,可能又要有人质问笔者了:依你,这句话该怎样解释?

笔者认为,有学问的专家常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以显示出他们与众不同的高深来。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天行健”,意思是“天使健者行”,可以理解为“上天帮助强者”。

“天行健”句式,在古汉语语法中叫作“使动用法”。“天”是主语,“行”是“使动词”,意思是“使……行”。“健”在这里是形容词作名词:指强者,体魄强健的人。于是这句话就和“君子以自强不息”有了因果关系:“上天让强健者行”(而不让弱者行),所以,君子要自强不息——“以”在这里就是“所以”的意思——这样解释才能发挥这句卦辞的作用,才说得通,也符合《易经》产生时代人们的认知水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观点,和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可谓是殊途同归,但却比达尔文早提出两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