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服务业用工规模持续扩大,工伤纠纷已成为劳动争议案件中的高频类型。近日,西夏区人民法院依托“李莉法官工作室”,运用“服务民生、工伤速审”模式及“1+5”劳动争议解纷工作法,成功调解一起餐饮业工伤赔偿纠纷,实现“案结事了”,为同类劳动争议的解决提供了宝贵经验。
意外突至
2024年5月26日,韩某入职某餐饮店,从事服务员工作。然而半年后,一场意外打破了平静。韩某如往常一样,在餐饮店门口处理垃圾,却因地面湿滑,不慎重重摔倒,造成其右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右尺骨茎突骨折等伤害。事故发生后,韩某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在治疗期间,围绕赔偿事宜,韩某与餐饮店反复协商,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无奈之下,韩某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诉求涵盖医疗费、误工费、伤残补助金等多项费用,期望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耐心调解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迅速投入工作,仔细审查案件材料,全面梳理案件脉络。为高效化解矛盾,法官组织双方开展调解工作。调解过程中,法官化身“桥梁”,从法律与情理两个维度发力。一方面,向餐饮店深入释明《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指出用人单位对员工工作环境负有安全保障义务,此次事故暴露出餐饮店在日常管理中对地面湿滑等安全隐患排查、处理不及时的问题;另一方面,耐心向韩某解释赔偿标准的法律依据,引导其合理主张权益,避免因诉求过高或不合理影响纠纷解决。经过法官多次沟通协调,双方的态度逐渐软化,最终达成一致协议:餐饮店自愿一次性向韩某支付伤残补助金、工伤医疗补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资、医疗费、护理费及住院伙食补助费等共计8万元,这场持续多日的纠纷终于圆满画上句号。
以案为鉴
1.用人单位应强化安全管理。本案中,餐饮店未能及时清理地面积水,导致员工滑倒受伤,反映出其在安全管理上的疏漏。用人单位应定期检查工作环境,消除安全隐患,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2.劳动者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应提高安全意识,尤其是在湿滑、狭窄等特殊环境下,需谨慎操作。若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向用人单位反映,避免事故发生。
3.工伤保险的重要性。用人单位应依法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可通过保险渠道分担风险,减少纠纷。同时,劳动者也应了解自身权益,在遭遇工伤时及时主张合法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