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当年,李亚鹏为了能让王菲的女儿窦靖童进北京四中,在学校门口苦等了校长三个小时,始

当年,李亚鹏为了能让王菲的女儿窦靖童进北京四中,在学校门口苦等了校长三个小时,始终没见到校长。门卫不忍心,对他说了实话:“你回去吧,校长根本不在。”

其实校长根本就是故意躲着他,不想见他。

窦靖童2岁那年,王菲和窦唯离婚了。

她跟着妈妈去了香港,亲爹窦唯成了 “偶尔见面的亲戚”——每次回北京,要么住爷爷奶奶家,要么去姑姑家,窦唯不太会跟孩子相处,父女俩总隔着层淡淡的疏离。

王菲对女儿的教育,带着点 “随她去” 的洒脱。

“学习不重要,开心就好” 是她的信条,所以窦靖童一直读国际学校,课本是英文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地。

直到2004年,王菲遇到了李亚鹏。

这个追了她大半年的男人,把 “讨好” 做到了细节里。

每天攒一堆笑话编成短信发过去,哪怕王菲很少回;

她开演唱会,他一口气买近百万的票,塞给亲友 “帮我去捧捧场”;

而最戳王菲的,是他对窦靖童的上心。

他记得童童喜欢的卡通,会特意绕远路买限量版玩偶;

知道她怕黑,每次陪她看电影都坐过道边,说 “你怕了就抓我胳膊”。

2005年婚礼上,9岁的窦靖童脆生生喊了声 “爸爸”,李亚鹏眼圈瞬间红了。

后来他说:“那声‘爸爸’,比任何承诺都重。”

成为 “爸爸” 的李亚鹏,开始琢磨 “正经事”——孩子的学业。

他看着窦靖童的成绩单,觉得 “不是孩子不行,是环境没压力”。

北京四中是全北京最好的中学,他想,“要是能进这里,身边都是好学生,童童肯定能进步”。

李亚鹏没托人脉,决定自己跑一趟。

他觉得 “为人父母,该亲自去争取”,却没想过会吃闭门羹。

第一次站在校门口,他从下午等到黄昏,门卫说 “校长不在”;

第二次去,带了窦靖童画的画,想 “让校长看看孩子的懂事”,还是没见到;

第三次,他守在教职工通道,终于堵到了校长。

“我知道四中难进,但童童是个好孩子,她需要一个机会。” 他没提自己是 “李亚鹏”,只说 “我是窦靖童的家长”。

校长见多了为孩子求学奔波的父母,看着眼前这个褪去明星光环、满眼恳切的男人,忽然松了口:“先试试吧。”

窦靖童就这样进了北京四中。

但她心里清楚,“不是我想去,是爸爸用‘你不去我会失望’的语气跟我商量的”。

课堂上,老师讲的数理化像天书,同学们讨论的知识点她插不上嘴——国际学校的松弛和四中的严谨,像两个世界。

她试着熬了半年,作业本上的红叉越来越多,终于在一个周末跟李亚鹏说:“爸爸,我实在跟不上。” 李亚鹏沉默了很久,说 “那就转去私立学校吧”,没提自己当初为了这个名额,在寒风里站过多少回。

离开四中的窦靖童,转去了私立学校,却还是坐不住。

课堂上偷偷写歌词,放学就抱着吉他弹唱,连王菲都打趣她 “跟你爸(窦唯)一个样,天生是玩音乐的”。

后来她申请了伯克利音乐学院,背着吉他去了波士顿。

可留学生活没过多久,她又觉得 “太按部就班”,干脆退学回国。

有人说她 “借着王菲的名气出道”,她不争辩,只是把对音乐的执拗写进歌里——《My Days》里的慵懒,《River Run》里的叛逆,都是她自己的模样。

多年后,有人问李亚鹏:“后悔当初逼童童去四中吗?”

他笑了笑:“那时候总觉得‘好学校’是对她好,后来才明白,她的好,不在成绩单里。”

就像北京四中的校门,曾困住他三个小时的等待,却困不住一个孩子奔向热爱的脚步。

李亚鹏的 “继父心”,是想给她世俗意义上的 “坦途”;

而窦靖童的选择,是告诉世界:最好的路,从来是自己踩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