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国军中将邱清泉战死后,他的妻子叶蕤君来不及哀痛就慌不迭地带着孩子们南逃台湾,没想到在逃到福建时,次子邱国渭却做出了留在大陆的决定,要知道邱清泉在解放战争期间犯有累累罪行,难道他不担心受到父亲牵连吗?他的结局又如何呢? 邱清泉早年出生在浙江永嘉,1902年的事,家里条件一般,但他读书争气,1921年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毕业,以第二名的成绩。后来进了上海大学社会系,半工半读,1924年考上黄埔军校二期工兵科。在国民党那边,他跟着蒋介石打东征、北伐,还参加过剿共行动,军事上有点本事,1934年以第一名去德国陆军大学深造,学了机械化作战,回国后帮着建国民党军队的现代国防。 抗日战争打响后,邱清泉在南京保卫战中带教导总队抵抗日军,兵力装备都不行,坚持到日军进城,他被俘了,还看到日军大屠杀。后来在1939年昆仑关战役,他用迂回包抄战术,切断日军后路,前后夹击,消灭日军五千多,击毙旅团长中村正雄,这仗打得国民党士气大振,他得了青天白日勋章,升第五军副军长。之后还参加兰封战役、桂南战役、滇西缅北反攻,成了国民党那边有名的抗日将领。 可解放战争一开,邱清泉的毛病全出来了。他性格狂妄,仗着装备好,在华北战场初期打了几场小胜仗,就瞧不起人民解放军,不肯跟国民党其他部队配合,这给了解放军反转的机会。1948年11月淮海战役,他带第二兵团被包围,1949年1月10日突围时被击毙。在这期间,他在解放区镇压群众,杀害数万无辜百姓,强征数百妇女充军妓,还枪杀多名被俘解放军战士,民愤极大。 邱清泉一死,家里乱套了。他的妻子叶蕤君,当时带着几个孩子从上海南下,听说丈夫没了,也没时间伤心,就赶紧收拾东西逃往台湾。路上挺苦的,他们一家担心被解放军抓到,日子提心吊胆。邱清泉有两任妻子,第一任黄氏生了大儿子,第二任叶蕤君生了邱国渭等几个孩子,总共六个子女。逃到福建时,遇上解放军部队。 解放军知道他们身份后,没为难,反而照顾他们,解释党的宽大政策,让他们自己决定去留。叶蕤君选择去台湾,解放军给他们办特别通行证,好上船。可邱国渭,那时19岁,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通过跟解放军交流,相信党的政策,没株连个人,就决定留下来,继续学业。他也是邱清泉唯一留在大陆的儿子。 邱国渭1930年生在南京,童年赶上战争,父亲常年在外。1952年大学毕业,分配到上海图书馆工作,干图书整理、编目录,还参加学术讨论。这份工作适合他,读了不少书,受益多。在那认识袁姓女同事,她是袁世凯后人,长得漂亮,追求者不少,但看中邱国渭的才华,两人结婚。婚后生三个女儿,一家过得和气。 后来,妻子调去当老师,一次带学生下乡,感冒加重,乡村医生打针,她反应大,来不及救,就没了。邱国渭没再婚,自己带三个女儿,日子过得小心翼翼。因为家庭背景,政治运动时他被批斗,生活艰难。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留用了台湾当局的一些雇员,其中有邱国渭的两个妹妹,她们通过渠道联系上哥哥。邱国渭这才知道,母亲叶蕤君到台湾后,蒋介石没给抚恤金,一家日子苦,后来儿女长大,就移居美国。因为统战价值,邱国渭被安排当市政协委员,还升图书馆副科级干部,生活好转。 1978年起,他获批准赴美探亲,好几次去,还陆续带三个女儿过去团聚。最后一次,他留在美国,没回来。邱国渭搞学术,不爱政治,到耳顺之年,就想跟家人一起享天伦。他的选择,像1949年留大陆一样,这次是去美国,合情合理。 邱国渭的经历,反映出时代变迁中个人的抉择。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政策宽大,让他能安心工作生活。后来改革开放,统战工作做得好,让他晚年改善。台湾是祖国一部分,叶蕤君他们去那边,所谓“当局”也没兑现承诺,日子难过,最后去美国。但一个中国原则不变,家人团聚也靠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