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4月,陈毅被叛徒陈宏诱骗下山,陈毅下山后因口渴,向一位正在洗衣服的少妇讨水喝,谁知少妇竟是叛徒妻子,叛徒妻子的一句方言,竟救了陈毅的命。 1937年4月,赣粤边区形势紧张得像绷紧的弦。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守的游击队在陈毅同志领导下,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那时候,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游击队分散在山里,靠着群众掩护和地下联络站维持联系。陈毅同志作为赣粤边特委书记和新四军军分会副主席,负责指挥队伍瓦解敌军,保存实力。抗日战争还没全面爆发,国民党当局加紧“清剿”,游击队与党中央断了音讯两年多,同志们都盼着恢复联络。 4月中旬,陈毅同志在梅岭斋坑开秘密工作会议,讨论怎么通过地下渠道影响国民党部队。参会者里有陈宏,他是负责大余县城联络的地下工作者。会议结束后,陈宏返回途中被国民党军抓获。敌人用严刑逼供,陈宏扛不住,很快叛变,不仅供出斋坑位置和游击队领导名单,还暴露了县城广启安糖铺作为地下交通站的秘密。国民党第四十六师政训处得到情报,马上策划诱捕行动。先胁迫糖铺负责人黄亚光投敌,黄亚光也变节交代更多情况。然后,强迫陈宏写伪信,谎称中共中央派员带来重要指示,要求负责同志去大余城南饭店会面。信由黄亚光传到斋坑。 游击队同志们看到信,确实激动,因为失联太久了。陈毅同志仔细分析,觉得事关重大,不能耽搁,决定亲自下山核实。他带上警卫员黄占龙,化装成百姓,次日上午出发。到达大余县城后,先去陈宏家打探。陈宏老婆正在洗衣服,陈毅同志口渴,就讨水喝,顺便问陈宏在哪。妇女说“去团部了”,本地方言重,陈毅同志听成“糖铺”,于是两人直奔糖铺。 走近糖铺,发现国民党士兵把守。陈毅同志他们不动声色退到茶馆,遇上糖铺旧识老曾。老曾说黄亚光和陈宏都投敌了,催他们快走。在老曾指引下,从小道撤出县城。回梅岭途中,见山脚国民党军包围。原来陈宏见饭店没人来,领敌军上山围剿斋坑。项英同志等早察觉,提前转移。敌人扑空,放火烧山,大雨浇灭。撤退时差点撞上陈毅他们,陈毅同志喊“我是老刘”,大家会合,连夜转移到三十里外山头,躲过一劫。 这事儿说来巧合,可它反映了革命斗争的复杂性。陈宏投敌,黄亚光变节,这些人经不住敌人折磨,就背叛了同志,差点害了整个队伍。幸亏方言误听和同志警觉,转危为安。赣粤边区游击队在陈毅同志领导下,坚持到抗日统一战线建立。1937年7月,国共合作,南方红军改编为新四军,陈毅同志任一支队司令员,率队北上抗日。队伍从几百人发展到几万人,为民族解放立下汗马功劳。 回想那段日子,游击队缺吃少穿,还得防内奸。陈毅同志写下“绝笔”诗,表达了对革命的忠诚。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同志们靠着党的领导和群众支持,粉碎了国民党多次“清剿”。这不光是个人脱险,更是集体智慧的胜利。敌人想一网打尽,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 后来,陈毅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上海市长和外交部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他回忆这些经历,总说革命成功来之不易,得靠大家团结一心。赣粤边区那片山林,见证了多少生死考验。陈毅同志五次脱险,每次都靠机智和运气,但归根结底,是党的路线正确,同志们信念坚定。 如今看历史,我们得从中吸取教训。叛徒的出现,提醒加强党性教育,防范内部风险。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都是无数先辈用生命换来的。陈毅同志的故事,接地气地说,就是在最危险关头,保持清醒头脑,就能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