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咱今儿就聊聊身边挺常见的一个事儿,就拿邻居老王说吧,44岁,跟你家那位情况有点像

咱今儿就聊聊身边挺常见的一个事儿,就拿邻居老王说吧,44岁,跟你家那位情况有点像,高血压三年,每天早上睁眼就得先吞片降压药,跟吃饭似的准时。但要说这药效果好不好,那可就跟他那堆习惯绑在一块儿了。 老王这人,脾气跟石头似的,说一不二。医生早跟他说过,抽烟喝酒得戒,他偏不,说“抽了二十年,戒了还不得难受死?” 每天饭后一根烟,雷打不动,有时候跟朋友凑一块儿,能从晚饭抽到半夜。酒也一样,白酒二两是打底,赶上聚会高兴了,半斤都打不住,劝他少喝点,他脖子一梗:“我吃着降压药呢,怕啥?” 不喝酒的时候,他手里也不闲着,准攥着瓶饮料。夏天更邪乎,冰箱里塞满了可乐、雪碧,还有各种甜味儿的果汁,一天下来能灌进去三四瓶,说“白开水没味儿,喝着跟喝药似的”。有时候嫌饮料太甜,就换浓茶,龙井、普洱轮着来,一杯接一杯地泡,茶缸子比他脸都大,说“这玩意儿解腻,还提神”。 他媳妇刚开始也急,天天跟他吵,说“你这是拿自己身体开玩笑”,老王要么装听不见,要么就急眼:“我自己的身体我清楚,犯不着你瞎操心!” 后来媳妇没辙了,偷偷找医生问,医生说的话让她心里咯噔一下:“降压药不是万能的,光吃药不改变习惯,血压控制不好不说,还可能伤肝肾。你看他喝那饮料,一瓶含糖量顶好几块糖,长期喝下去,体重涨得快,血管也容易出问题;浓茶里的咖啡因,还有那烟里的尼古丁、酒里的酒精,全是升血压的‘帮凶’,时间长了,药可能都不管用了。” 媳妇回来没敢直接说,怕又吵起来。那天老王跟朋友喝完酒,半夜头疼得厉害,量了量血压,比平时高了一大截,吓得他赶紧加了片药。媳妇借着这事儿,轻声细语地说:“你看,这酒喝多了真不行,昨天隔壁老李他哥,就是因为高血压还天天喝,前阵子脑梗住院了,现在走路都不利索。” 老王没吭声,眼神有点飘。 从那以后,媳妇换了个法子。家里冰箱里少放饮料,多冰些凉白开,切上点柠檬片放进去,说“你尝尝,这比饮料解渴,还带点酸味儿”。老王一开始不喝,后来天太热,渴得厉害,拿起杯子喝了一口,发现确实比饮料清爽,慢慢就喝上了。 至于烟和酒,媳妇没硬劝,就是每次他抽烟的时候,递过去一块口香糖,说“你先嚼着,等会儿再抽”;朋友聚会的时候,提前跟他朋友打好招呼,让少劝酒,自己则在旁边帮他挡着,说“他最近血压不太稳,医生不让多喝,我替他喝”。时间长了,老王自己也觉得,少抽烟喝酒,身体确实舒服多了,头疼的次数少了,晚上睡觉也香了。 前阵子去复查,医生说他血压控制得不错,夸他“看来这习惯是改了不少”。老王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回头看了看媳妇,眼里带着点感激。 其实啊,像老王这样的情况真不少。年纪不算大,查出高血压,吃着药却不改坏习惯,总觉得“有药顶着呢,没事儿”。可这身体就跟机器似的,你不爱护它,它早晚得给你“掉链子”。降压药是帮手,但不是“万能钥匙”,真正能让血压稳下来的,还是得靠自己——少抽烟喝酒,多喝白开水,饮食清淡点,再适当动动。 家里人着急归着急,但硬来往往不顶用。不如像老王媳妇那样,慢慢来,用他能接受的方式,一点点帮他改。毕竟,谁都想有个好身体,能多陪家人几年,不是吗?这日子啊,就得健健康康地过,才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