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福州警备区周迅在检查修械所时,发现一个深红色木套,抽开的刹那间,寒光闪烁,室内温度好似降了几度。周迅揉了揉眼睛,才知道这是一件奇怪的兵器,他随手一挥,空气里似亮起一道电光。 李纲出生在1083年,江苏无锡地方,家里祖上从福建邵武迁来。他从小钻研书本,1112年考上进士,起步做小官,逐步爬到中央岗位,处理事总讲究实打实。1125年金军打过来,北宋朝廷乱套,李纲站出来写奏折,主张加固城防,还建议徽宗让位给儿子赵桓。赵桓上台,金军围开封,李纲当上守御使,抓紧时间组织人手修墙,布置武器。金军冲锋好几波,他安排士兵用石头和火攻挡住。金人想议和,提割地赔款,李纲在殿上直言顶撞,惹恼投降派,被贬外地。开封老百姓上街闹事,赵桓顶不住压力,又把他叫回来继续干活。 金军暂退,李纲管着修城,但河北地还是让出去了。那年他造了把铁锏,刻上靖康元年自己名字,打算用来打金人,收复地盘。可投降派没停手,又诬陷他,再次贬走。半年后金军杀回,赵桓急召李纲,李纲从贬地赶路,路上风尘仆仆,到时开封已陷,两皇帝被抓走,北宋完了。李纲拉起剩兵想抵抗,没成。南宋赵构登基,用他做宰相,他整军练兵,推北伐计划,朝廷里和议派占上风,他的点子多被否,他一气辞职,转地方管事,在福建等地干民政,到1140年去世,才58岁。 周迅那时候是福州警备区副政委,1980年1月去金鸡山仓库查工作。仓库里堆满旧东西,他转悠时看到角落一个红木套,捡起来擦灰,拉开露出四棱铁棒,长近97厘米,重3.6公斤,柄像瓜锤,把圆柱,刃面各宽1.6厘米,从粗到细收尖。挥几下,空气亮起光。他看清刃根金字铭文,靖康元年李纲制,联想到历史抗金事,就带去省博物馆。专家接手测尺寸,确认是宋代铁锏,最早实物样本,提供冶金军事资料。铁锏无刃却破甲,象征公正,跟李纲作风搭调。 专家鉴定后,铁锏定为一级文物,福建博物院收着。起初是李纲后代传下来,流入民间,后进军库。周迅上交,1985年林家后人林中宇捐献,成镇馆宝。学者研究它,分析宋金战关联,铁锏重现提醒大家李纲抗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