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妮去买房,售楼小姐看她衣着普通,就随便一指:“这套不错,400平,才1200万,买吗?”没想到闫妮接下来的一句话,顿时就让售楼小姐目瞪口呆。 对于闫妮,很多人认识她,是从那个风情万种的佟湘玉开始。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句火遍全国的陕北腔背后,是一个女人半生的坎坷与执着。 故事的起点,在兰州军区文工团。她只是个不起眼的小演员,名字印在演出册的最后几行,一个边缘到不能再边缘的角色。 从小她就想当演员,这个梦想却被父亲一盆冷水浇灭。父亲打量着她说,人家当演员的模样多周正。也就是说,她并不够格。 她顺从了家人的意愿,读了财经,安分地在财务室工作。日子一天天过去,算盘珠子拨动着她被现实安排好的人生。 转折点发生在25岁。她再也无法压抑内心的火苗,顶着所有家人的反对,决定报考兰州话剧团。她拿出了自己整整三年的工资,作为报名的赌注。 主考官看着她,说出了一句让她记了一辈子的话:“你是吃这碗饭的料。”这句肯定,成了她后来无数次想要放弃时,支撑她走下去的力量。 进入文工团后,她并未一飞冲天。结婚后,她还偷偷考进解放军艺术学院继续深造。丈夫心疼她,劝她转业去当老师,说演员这行是青春饭。 可她不信命。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她跑遍了龙套,干遍了后勤岗,默默等待一个属于自己的机会。机会似乎来了,她拿到一部叫《健康快车》的戏,演女一号,结果戏播了,却毫无水花。 真正的机遇,是在她擀面条时敲响的。那天,尚敬导演打来电话,邀请她出演《武林外传》,角色是“同福客栈”那个抠门的寡妇掌柜。 这个角色,让她一夜成名。但她清醒地知道,佟湘玉的标签可能会困住她一辈子。为了突破,她接拍《北风那个吹》,在零下二十度的东北,一次次躺进冰冷的雪堆里。 这种拼命的劲头,贯穿了她的演艺生涯。48岁拍《山海情》,为了一个刨土豆的镜头,她真的去地里刨,满手都是血泡,毫无怨言。 54岁那年,她站上领奖台,说自己五十岁才刚刚摸到演戏的门把手。为了体验新戏的角色,她穿上外卖服,跟着外卖员一起送餐。 事业的巨轮滚滚向前,碾碎的却是她的家庭。25岁那年,她经人介绍认识了当警察的丈夫邹伟,两人很快结婚,有了女儿元元。 起初,丈夫是支持她的。不管她排练到多晚,他都会去接她。但随着她对事业的投入越来越深,家庭的天平开始严重倾斜。 女儿元元出生才第三天,她就跑去剧组试镜。有一次,女儿半夜发高烧,丈夫一个人抱着孩子在医院排了三个小时的队,而她却因为太累,在片场打盹。 电话里,丈夫的声音透着寒意,他质问她:“戏比天大,那这个家又算什么?”婚姻的裂痕,从那一刻起,再也无法弥补。 2004年的冬天,两人协议离婚。命运似乎和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丈夫提出离婚的那个晚上,正是她接到《武林外传》电话的同一天。 离婚后,丈夫把房子、车子和存折都留给了她。但物质的充裕填补不了内心的空洞,无数个夜晚,她抱着年幼的女儿,哭湿了枕头。 对女儿的牵挂,是她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一次拍哭戏,怎么都哭不出来,直到收到一条短信,说女儿的烧退了,她的眼泪瞬间决堤。 她和前夫之间没有怨恨。他再婚后,还会通过女儿转告她,让她记得好好吃饭。这份温情,是那段破碎关系里仅存的慰藉。 她也尝试过新的感情。和一个小她九岁的男人交往,却发现对方心智并不成熟,她果断结束关系,甚至要回了送出去的名表。这段恋情,还一度让女儿觉得有个“小爸爸”很丢人。 另一段和小十一岁男友的感情,结局更是不堪。分手后,对方竟用私密照来要挟,她没有妥协,直接选择了诉诸法律,维护自己的尊严。 也曾有过一段感情,因为对方介意她有一个孩子而无疾而终。离异带娃的身份,成了她情感道路上的一道坎,如今,她对爱情有了新的看法。她说,等爱情就像等一个好剧本,宁缺毋滥。不将就,是她对自己的承诺。 成名后,她去买房。因为穿着朴素,被销售人员上下打量,带着几分轻视。她没有多言,只是平静地要求付全款。那一刻的底气,是她用半生的血与泪换来的。 信源:安徽卫视——《非常静距离》:闫妮的乐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