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固特异股价蒸发40%,百年轮胎帝国遭遇“中年危机”

2025年8月7日,全球轮胎行业领军企业固特异公布了其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数据引发了市场强烈震动。报告显示,公司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暴跌52%至1.59亿美元(约11.42亿人民币),尽管销售额仅微降2%至44.65亿美元(约320.64亿人民币),但利润的急剧下滑直接导致其股价在随后一个交易周内重挫近20%,凸显投资者对行业前景的忧虑。

低价进口冲击与关税红利未现,核心市场面临严峻挑战

固特异首席执行官兼总裁MarkStewart在解读业绩时直言不讳:“第二季度,我们的消费轮胎和商用轮胎都面临挑战。”他将业绩下滑的核心原因归结为“全球贸易变化引发的行业动荡”,特别是“主要市场上低成本进口产品的激增”。这一现象表明,以固特异为代表的传统轮胎巨头,正面临着来自新兴市场制造商日益激烈的价格竞争,其原有的品牌和技术优势正被持续削弱。

尽管公司曾寄望于美国即将实施的进口关税政策来保护本土产能、提升产品竞争力,但首席财务官ChristinaZamarro坦言,近期与关税相关的动荡以及对全球供应链的复杂影响,已经“盖过了我们的成就”,并预计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实现原定的利润率目标。

“固特异前进”计划:壮士断腕还是为时已晚?

面对困境,固特异自2023年底启动了名为“固特异前进”(GoodyearForward)的大规模重组计划,旨在通过工厂减产与关闭、剥离非核心业务等方式,到2025年底实现10亿美元(约71.8亿人民币)的成本削减。

从执行情况看,该计划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第二季度,公司录得与重组相关的1.95亿美元收益,并通过成功出售非公路轮胎业务(9.05亿美元)、邓禄普品牌(7.35亿美元)及化学品业务(预计),获得了可观的现金流。这表明公司在资产优化和聚焦核心轮胎业务方面动作坚决。

然而,资本市场的反应却相对冷淡。自Stewart上任时约13.50美元的股价高点至今,固特异股价已累计下跌超40%。这或许意味着,市场认为其激进的组织架构调整和业务精简,尚不足以抵消行业基本面恶化的冲击。

全球生产布局重塑,轮胎制造版图加速调整

“固特异前进”计划最直观的体现,是其全球生产网络的深刻重塑。公司正在对欧洲、中东、非洲等地区的产能进行大规模优化:

欧洲:计划在2025年前关闭德国富尔达工厂(日产能2.1万条乘用车及轻型卡车轮胎),并在2027年前关闭菲尔斯滕瓦尔德工厂(日产能1万条卡客车轮胎),合计削减1750个岗位。

南非:已宣布关闭卡里加工厂,该工厂拥有1000名员工和1万条轻型车辆及越野轮胎的日产能。

亚洲:已于2023年底停止了运营超过50年的马来西亚莎阿南工厂(年产能500万条轮胎)。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是固特异自身的战略选择,更折射出全球轮胎行业在成本压力和贸易壁垒双重夹击下,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产能转移与市场洗牌。未来,谁能更高效地整合资源、更精准地应对地缘政治变化,谁才能在这场行业变革中占据有利地位。固特异的这场豪赌,最终能否成功,仍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