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王建:于毫厘间刻出“中国精度”

8月15日,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低密度聚乙烯装置区内热浪蒸腾,机械轰鸣声裹挟着灼人气息扑面而来。装配钳工首席技师王建手持测振杆,躬身将脸颊贴在发烫的循环气压缩机外壳上,屏气凝神捕捉设备运转时的细微异常。

“机械运转时的微弱震颤、一丝异响,都可能是它发出的‘求救信号’!”王建直起腰,抬手抹了把汗,快速将数据记录下来。厚厚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标注着不同设备的“健康档案”,页脚处还写着几句检修提示。

此刻,他正带领团队鏖战四年一度的装置大检修。这是一场与时间、精度的赛跑——设备精度要控制在0.01毫米内,工期精确到小时,一丁点的疏漏都可能影响装置的稳定运行。这场硬仗不仅关系装置稳定运行,更是对自主维修能力的重大考验。2021年,王建首次作为主修进行80万吨乙烯装置裂解气压缩机的检修工作。这台价值上亿元的进口设备,此前一直由国外专家主导检修。面对这台关系整个企业能否平稳运行的核心装备,王建深知:这场“手术”,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那段时间,王建白天泡在检修现场,反复核对每一个零件、每一个参数;夜晚则带领团队研究图纸、制定方案,常常忙到凌晨。他创新提出“分段拆解—精密校准—动态调试”精修法,大大提高了维修进度。经过32个日夜的连续奋战,检修效率提升20%,精度控制在0.01毫米内,比计划提前两天完成检修,机组一次开车成功,开创了国内同类进口压缩机自主检修的先河。

这场攻坚让抚顺石化“乙烯三机”大机组检修团队声名远扬。2022年起,王建带领检修团队先后参与中国石油四川石化80万吨乙烯装置等重大项目检修工作,攻克16项技术难关,斩获13项创新成果奖,累计创造效益1600多万元。

在检修现场,王建总是随身带着个小本子,遇到关键技术点就给年轻钳工“加餐”。这些年,他累计培训员工1200人次,67名一线工人在他指导下晋升技师、高级技师。

装置区的轰鸣声依旧震耳欲聋,王建手持测振杆穿梭在“钢铁丛林”间,用双手守护着一台台机组的平稳运转,也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责任与担当。

(辽宁日报记者崔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