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京晨报
“伏天”已经过去,“秋老虎”却在持续发威,南京最近的最高温度都在三十七八摄氏度。这种情况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居民来说,完全是一种“烤”验。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任医师马国祥称,随着气温的升高,脑卒中的危险会增加。另外,天气炎热血压容易波动,血流冲击血管内已经形成的动脉硬化斑块,容易形成血栓,进而堵塞供应心脏的血管,就会诱发心肌梗死等急性事件。
马国祥称,高温天之所以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甚至心梗,主要有气温升高、出汗过多、情绪波动、睡眠质量下降、不合理饮食等原因。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心跳和血液循环速度也随之加快,增加了心脏负担。尤其在高温闷热天气,人体为了散热,体表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流向体表,心脏等器官的供血就会相对减少。高温天气人体出汗过多,导致体内水分流失严重。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血液会变得黏稠,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黏稠的血液在血管中流动不畅,就像拥堵的道路,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同样,随着水分的丧失,会导致人体血容量和血压下降、脑灌注不足,血黏度升高,从而增加脑血栓的风险。
“秋老虎”肆虐,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何保护好自己呢?马国祥称,首先大家要保持良好的作息,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高血压患者要做好防暑降温,保持良好的心情;其次要做到合理饮食,低盐、低脂、低糖,减少心脑血管的负担。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蛋、瘦肉等,减少油炸和烧烤食品;再次要进行适量运动,选择早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进行运动,避免高温时段。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放松,避免运动损伤。可以选择有氧为主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定期测量血压、血糖、血脂,了解病情变化。了解自己的用药情况,确保按时服用药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防暑降温,高温天气保持身体水分平衡,适量饮水,少喝含糖饮料。同时高温时段尽量待在室内,白天室内空调建议设定在26℃左右,夜间温度建议设定在28℃,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通风换气,调节室内湿度。
马国祥提醒,高温天气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要高度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通过保持良好的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良好心态、监测病情和防暑降温等措施,筑牢心脑血管防线,确保安全度过这段“秋老虎”发威的日子。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钱鸣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