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单引擎战斗机”的呼声在俄罗斯国内越来越高,这是因为俄军现役战斗机的高昂运营费用成为一个严重问题。近日,有俄罗斯专家列出了一组数据,显示采用同型发动机的俄罗斯米格-35和中国“枭龙”之间存在巨大的飞行小时成本差距:米格-35的成本竟然是枭龙的2.4倍。
在21世纪初,俄罗斯军方退役了除苏-27、米格-29和米格-31以及其衍生型号外的所有战斗机,保留了这三种双引擎“高档战斗机”。然而,这种简化装备结构的做法暴露出一个问题,即现役战斗机全部都是运营费用更高的双引擎战斗机。双发战斗机由于油耗、维护、修理等方面的原因,其运营时间和成本比单发战斗机高出一倍,因此被定义为“高档战斗机”。
与此相反,美国曾提出“战斗机高低搭配”理论,即通过同时使用高端和低端战斗机来满足不同需求。然而,在苏联第四代战斗机中,不存在这种高低搭配的关系。苏-27和米格-29实际上都属于“高档战斗机”,充其量米格-29可以算作“中档战斗机”。至于真正的低档战斗机,如米格-33在苏联时代曾研制过,但在1980年代就被放弃了。后来,部分米格-33技术被引入到中国的“枭龙”项目中。
俄乌冲突的持续使得俄罗斯现役战斗机的高运营成本问题愈发凸显,严重影响了米格-29、苏-27、苏-30、苏-34、苏-35甚至苏-57的作战效率,限制了俄罗斯空军的实力。然而,一直以来,缺乏直观的数据来进行对比。近期,阿根廷的战斗机采购项目提供了一组关键数据。
据俄罗斯航空专家伊利亚·克拉姆尼克引述阿根廷的数据指出,虽然米格-29的空重与F-16接近,但单发的F-16在飞行成本方面要便宜得多。根据阿根廷战机项目的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差距。
以飞行小时的成本计算,中国的JF-17“枭龙”为7600美元,美国的F-16为10000美元,印度的“光辉”为12000美元,而参与竞标的米格-35高达18000美元!换言之,米格-35的单位飞行成本几乎是“枭龙”的240%!米格-35采用了两台发动机,增加了燃油消耗和维护保养成本。
这些数据进一步表明了俄罗斯现役双引擎战斗机的作战成本相比单引擎战斗机要高出很多。对于俄罗斯国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文章指出,恢复单引擎战斗机将能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战斗机的作战效率,增强俄罗斯空军的实力。
总结起来,当前俄乌冲突持续导致俄罗斯国内呼声高涨,希望恢复单引擎战斗机。阿根廷的数据对比揭示了俄罗斯现役双发战斗机与中国“枭龙”之间巨大的飞行小时成本差距,这引发了对俄军战斗机运营费用过高的担忧。文章强调恢复单引擎战斗机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提出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作战效率和增强国家实力的重要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