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技术标准”项目申报指南。申报截止时间为2025年9月1日。
征集范围包含两方面:先导产业国际标准研究和未来产业标准前瞻布局。
先导产业国际标准研究研究目标: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开展国际标准研究,形成ISO/IEC/ITU/IEEE等国际标准。每项资助额度50万元。每个产业方向拟支持不超过3项。
未来产业标准前瞻布局研究目标: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科技、具身智能等5个重点领域,研制形成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团体标准。国际标准的每项资助额度50万元,其它每项资助额度25万元。拟支持不超过20项。
此前,为加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强化上海市在元宇宙领域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了关于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元宇宙”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该项目资助额度最高可达400万元,目前申报已截止。
随着AI与半导体技术取得突破,中国元宇宙产业正从“技术堆砌期”稳步迈向“场景爆发期”。
今年7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组织开展2025年元宇宙典型案例推荐工作,推荐范围涵盖元宇宙典型数字人案例、典型产品案例、典型园区案例以及典型标准案例,这一举措进一步释放出我国加大力度布局元宇宙产业的强烈信号。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布局元宇宙标准体系,这一战略举措意义重大,既是抢占未来国际产业话语权的关键一步,也是加速推动元宇宙技术应用落地的重要标志。
8月初,工信部公示了元宇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筹建方案,明确提出将加快重点标准的制定工作。方案秉持急用先行的原则,着重强调要加速研制元宇宙术语、虚拟数字人编码标识等基础通用标准,数字人、空间计算、空间智能、大空间等关键技术标准,以及“元宇宙+工业”“元宇宙+文旅”等行业应用标准。
与此同时,国家标准GB/T45993-2025《元宇宙参考架构》正式实施。该架构对基础域、交互域、核心域、用户域与跨域的功能要求作出了规定,适用于指导元宇宙相关方选择和使用元宇宙服务、建设元宇宙系统和应用,以及参与元宇宙活动。
这一系列举措明确了我国元宇宙发展的未来方向,即加速“由虚向实”,让技术红利更深入、更广泛地渗透到实体经济中,推动产业升级与价值创造。
然而,元宇宙行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仍面临诸多挑战。构建高度逼真、实时交互的虚拟世界需要处理海量数据,这对算力提出了极高要求,但现有的算力水平远远无法满足元宇宙大规模运行的需求,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此外,元宇宙中的智能交互、场景生成等都依赖先进的AI算法,然而当前AI在理解复杂情境、做出精准决策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赋予元宇宙中的虚拟角色和环境足够的智能性。
相比之下,通信技术在5G-A和即将到来的6G的助力下,或许是最容易达到元宇宙发展要求的技术领域。5G-A和6G具备高速率、低延迟、大容量等特性,能够为元宇宙的数据传输提供有力支撑,为元宇宙的实时交互和沉浸式体验奠定坚实基础。
注: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