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劳动午报
在电气化铁路行业,有这样一位默默耕耘、锐意创新的专家,他数十年如一日深耕电气化铁路领域,以前瞻性的技术视野和卓越的科研能力,在电气化铁路专用工机具的研发与推广领域取得成就。他就是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北京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育冰。
自踏入工作岗位,李育冰便全身心投入到电气化铁路专用工机具研发创新中。他深知,高铁时代,技术创新是行业进步引擎。他带领团队攻克重重技术难关,成功研制出32项关键装备。这些装备涵盖高铁锂电精密拧紧系统、背负式锂电电连接压接设备、轻型数显式弹性吊索安装仪、数控腕臂、吊弦预配平台、变电所智能巡检机器人、接触网智能激光检测仪和接触网智能诊断系统等为代表的先进高铁施工专用工机具。其中,15项产品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项产品填补世界空白,有效解决数字化、智能化安装难题,提升施工工艺质量,引领高铁电气化施工技术的发展潮流。
面对高铁施工装备单一、专用工机具不足困境,李育冰选择迎难而上。他深入施工现场走访调研,精准把握一线需求痛点,大胆提出改进创新思路,调整产品结构与设计理念,将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科技融入施工装备。他带领团队驱车数万公里深入现场,深钻细研、反复试验。历经2年时间,团队成功推出“高铁锂电精密拧紧系统”,该产品国内无参考资料、无先例可循,可大幅提高吊弦安装效率质量、消除高空安装人为误差、提升工程质量和机车运营安全系数。
在李育冰带领下,研发团队不断突破,累计获国家及国际专利94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每年为企业创造5000万以上经济效益;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14项,为企业发展筑牢科技创新根基。
李育冰不仅科研成果丰硕,还重视行业知识积累传承。他在《中国铁路》《铁道技术标准(中英文)》《电气化铁道》等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2篇。他主持编写中国中铁企业工法3项,参与编写专著1部,为企业技术人员和全行业提供学习培训资料。
李育冰深知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价值,并将其作为工作重心。研发的系列工机具全面应用于京张、京雄、大张、雅万高铁及中兰铁路等重大项目,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显著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作为领导者,李育冰将企业发展与职工成长紧密结合,积极创造良好工作环境与发展机会。他注重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定期组织培训、交流学习活动,提升团队整体素质与创新能力。同时,他用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激励年轻人投身电气化铁路事业,培养出一支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年轻团队,为企业未来发展注入新活力。
展望未来,李育冰说,将继续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推出更多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本报记者余翠平通讯员张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