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网
2025年5月,一起由群众重复举报牵出的环境违法线索,经河南省安阳市生态环境局汤阴分局(以下简称汤阴分局)缜密追踪与雷霆执法,最终成功斩断一条跨区域非法倾倒危险废物的“黑色产业链”,4名涉案人员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此案凸显群众监督与科技执法在守护绿水青山中的关键作用。
今年5月,汤阴分局连续接到群众对花耳庄河道污染的集中举报。执法人员敏锐察觉异常,经排查发现不明高浓度废水反复冲击污水管网,导致源海慧泉污水处理厂运行异常。
面对无主废水,执法人员迅速启动“水质指纹”比对技术。虽未匹配本地企业,但成功排除干扰,将侦查矛头直指外来罐车。执法人员随即调整策略,在县域主干道及污水处理厂周边布下天罗地网,实施高密度蹲守与动态跟踪。
5月12日晚,关键转机出现,源海慧泉公司员工紧急举报一辆白色洒水车正在倾倒并逃逸。汤阴分局闻令即动,与公安机关紧密协作,借助车辆GPS系统迅速锁定嫌疑车辆豫EA6755。经过连续研判布控,执法人员于5月15日晚在汤屯路西小章村段,将正在实施倾倒的司机王某当场抓获,人赃并获。
王某供述,自2025年3月起,其通过中间人肖某某、常某某,长期非法接收并倾倒安阳锦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生的未经处理废水,点位涉及白营镇污水管网及汤屯路等多处。执法人员直捣源头,5月16日,现场查证锦晟公司未按环评要求建设治污设施,生产废水违法贮存于罐区铁管内,并与王某运输废水成分吻合。司法鉴定确认倾倒废水中含强致癌物1,2-二氯乙烷,单次倾倒量高达5650公斤,属于非法处置危险废物,铁证如山。
6月23日,汤阴分局依法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次日,汤阴县公安局即立案侦查,对涉案的倾倒司机王某、中间人肖某某、常某某及锦晟公司负责人刘某共4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实现对“产废—中介—运输—倾倒”全链条的精准打击。
群众监督是发现环境问题的源头活水,科技手段是提升执法精准度的核心战斗力,而生态环境、公安、司法等部门的高效协同,则是斩断环境违法犯罪链条、捍卫碧水蓝天的制胜法宝。汤阴的成功实践,为各地铁腕治污、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生动范本。
“任何企图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在群众监督的天罗地网和科技执法的精准利剑之下,终将无所遁形。”汤阴分局一线执法人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