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居郦摄影朱炯
当“飞行汽车”从科幻走进现实,近年来低空经济驶入发展“快车道”。8月8日,怀揣着对“头顶那片蓝”的无限好奇,“科学小记者新质生产力暑期探访活动”第三期,来到南湖路空协同立体交通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交科院”),这次,科学小记者们的目光不再局限于地面,而是投向充满无限可能的低空经济新蓝海,开启了一场关于“未来交通”的沉浸式科学探索,亲身感受新质生产力如何为城市插上飞翔的翅膀。
初探交科院,低空经济改变生活
初入交科院的试飞场,小记者们的目光就被牢牢锁定在蓝天之上。一架训练用无人机在工程师的娴熟操控下,化身灵巧的“空中舞者”,精准演示了垂直起降、悬停、各种姿态飞行。每一次灵巧的变向,每一次平稳的悬停,都引来阵阵惊叹。
工作人员指着一架多旋翼无人机向小记者们介绍,它们能帮农民伯伯在田间精准喷药,比人工效率高好几倍;还能化身“空中快递员”,把包裹送到偏远山区;甚至在紧急时刻,能为医院快速运送血液和药品,简直是会飞的“全能帮手”。
带着飞行演示的震撼,小记者们步入交科院的“未来交通科普展厅”。通过详实的图文、视频和互动展项,小记者们系统了解了无人机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从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到农林植保的高效精准作业;从大型基础设施的智能巡检,到城市管理的空中视角,无人机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原来无人机不只是航拍玩具,它已经悄悄改变了这么多行业!”小记者们穿梭于展示各类作业场景的区域,眼中闪烁着对科技改变世界的惊奇与憧憬。
科学讲堂,动手触摸“未来交通”
“未来交通科技讲堂”上,工程师用生动的语言,为小记者们揭开了多旋翼无人机的飞行奥秘、导航原理及其在未来立体交通网络中的关键作用。
小记者们跃跃欲试,在电脑模拟器上化身“小小飞控师”,操控虚拟无人机挑战多旋翼赛道飞行。模拟器上的成功与“坠机”,都伴随着兴奋的欢呼或遗憾的叹息,实践让他们对无人机的操控有了最直观的感受。
“活动的高潮无疑是动手实践环节——DIY组装飞行器。在工程师的指导下,小记者们化身“未来工程师”,仔细辨认零件,认真连接线路……一架架亲手组装的飞机逐渐成型。当螺旋桨的嗡鸣声在练习场响起,看着自己组装的飞行器平稳升空时,那份亲手创造的成就感和对科技掌控的喜悦,洋溢在每个小记者的脸上。“看!它飞起来了!是我组装的!”自豪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飞”同凡响,未来交通由我描绘
返程的大巴上早已不是出发时的安静,小记者们交流着组装心得,讨论着无人机在送快递、巡检、救援等领域的奇思妙想。
杭师大经开附小花园校区姚海霞
离开时,我的脑海里装满了奇思妙想:未来会不会有和真人一样会聊天的机器人?会不会有能在天上自由穿梭飞行的汽车?超高速铁路会不会快到让城市之间没有距离?看着研究院里忙碌的身影,我忽然明白,只要我们继续对世界保持好奇,勇于探索,这些问号总有一天会变成惊叹号——毕竟,科技的魔力,就是让“不可能”慢慢长出翅膀呀!
海盐县向阳小学教育集团朝阳校区
潘仪垚
我最喜欢迅蚁无人机,它会给病人输送血液,是医生得力的小助手。它的机身又大又厚,下面有一个铁块,可以紧紧地吸在交科院门口的充电塔上。它有六个大号的螺旋桨,每次在起飞和降落的时候,都会刮来一阵大风,特别凉快。快离开交科院的时候,迅蚁无人机完成工作回来了,我们静静地看着它,等待它降落。当它平稳地落在地上了,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
金震宁
我们认真聆听了无人机教练的讲解,他向我们讲述了无人机是如何起飞降落、前进后退、左转右转的。随后,教练拿着无人机,轻轻一按遥控器,它“嗡”地一下腾空而起,就像一只灵活的小蜜蜂,看得我们都直呼太酷了!随后,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各种各样的大型无人机、无人船、智能轮椅、未来展馆,而且了解了交通的前世今生,古代人靠脚走、马拉车,后来有了汽车、高铁、飞机,现在连无人机都能送货啦!我听得入了迷,小脑袋里的知识越来越丰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