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宗馥莉6月现身职工大会后未再公开露面引关注

2025年6月,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馥莉在杭州出席了其个人控股的宏胜饮料集团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这是她截至目前最后一次公开亮相。现场照片显示,宗馥莉身着一件清新明快的条纹长裙,安坐于观众席中,神情专注地听取一线员工的工作汇报与建议。她未作公开演讲,但其亲临现场的举动,被解读为对基层声音的重视。

自此次露面后,宗馥莉便从公众视野中“隐身”。其杭州办公室连续数周处于空置状态,集团重大决策转为远程协调,外界关于她“赴美处理家族事务”或“坐镇香港应对诉讼”的猜测不绝于耳。

然而,宗馥莉的“沉默”并未阻碍其在商业版图上的落子。就在她露面后不久,由其个人100%控股的宏胜饮料集团投资的“宏胜西安饮品新基地”项目顺利通过审批。该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将建设高速水线、奶线、无菌线等多条现代化产线,旨在深度整合西北市场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娃哈哈在西部市场的渗透率。此举被视为宗馥莉在“攘外必先安内”战略下,巩固供应链核心、强化个人产业版图的关键一步。

与此同时,宗馥莉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内外挑战。内部,她推行的铁腕改革引发经销商和部分员工的不满,年销售额低于300万元的经销商面临淘汰,部分销售团队因薪酬调整而产生争议。外部,与三名“同父异母弟妹”围绕21亿美元家族信托的遗产纠纷持续发酵,香港法院已作出部分判决,要求其提交账目并临时冻结相关资产。

“隐身”与杭州国资专班的深度关联

宗馥莉的沉潜,与2025年7月中旬杭州上城区财政局成立的“专项工作小组”(专班)介入娃哈哈事件有着直接而深刻的联系。这一由国资方主导的调查,将宗馥莉推入了更为复杂的局面。

调查核心直指其管理行为:该专班的三大核心任务——厘清股权迷局、解决商标归属、监管跨境信托——无一不与宗馥莉的管理决策息息相关。尤其是此前她被曝出试图将300多个“娃哈哈”核心商标转移至个人控制的公司名下,这一举动直接触动了国资方的敏感神经,成为专班介入的直接导火索之一。她的“隐身”,可以被视为在重大监管压力下,选择避其锋芒,避免在舆论风口浪尖上做出可能被过度解读的举动。

应对复杂的资产与合规审查:专班联合外汇管理部门,正在对宗庆后设立的18亿美元(约130亿人民币)跨境信托进行深入调查,重点核查资金是否来源于娃哈哈的未分配利润,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作为信托受益人和集团管理者,宗馥莉是这场调查的核心人物。她的“消失”期间,很可能正集中精力准备应对这场史无前例的、由国资主导的全面合规审查,包括财务审计、资金流向梳理和法律文件准备。

协调多方利益的缓冲期:在国资(46%)、职工持股会(24.6%)和宗氏家族(29.4%)三方股权结构下,任何重大决策都需谨慎。宗馥莉的“隐身”为其提供了一个战略缓冲期,让她能够在幕后与国资代表、法律顾问、财务团队进行密集沟通,试图在维护家族利益、满足监管要求和保障企业稳定之间寻找平衡点,而非在公开场合暴露谈判底牌。

宗馥莉与专班的幕后博弈:关键谈判议题

尽管双方均未公开谈判细节,但综合多方信息,宗馥莉团队与杭州国资专班的幕后沟通,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核心议题展开:

商标权的归属与使用:这是双方博弈的最前线。专班坚决要求阻止任何将“娃哈哈”商标从集团体系内转移的行为,并可能要求将商标注入上市公司,或由国资方统一管理并收取合理的商标使用费。宗馥莉团队则极力争取对核心品牌的控制权,以维持其管理决策的独立性。谈判焦点在于如何在保障国资权益的同时,不削弱品牌的市场运营效率。

“体外循环”公司的利润回流与治理:专班已明确指出,娃哈哈集团主体已被“架空”,真正的利润流向了宗馥莉控制的宏胜系等“体外”公司。谈判的核心是要求这些关联交易(如高价采购包装材料)必须透明化、市场化,并探讨将部分核心“体外”公司的利润或股权,以合理方式回流或注入国资参股的娃哈哈集团主体,以弥补过去多年国资股东“颗粒无收”的局面。

18亿美元信托的“赎买”与和解:为平息风波、稳定企业,宗馥莉团队可能提出一项“赎买”方案。有消息称,她已将部分信托资金(如108.5万美元)转回用于娃哈哈集团的海外投资(如越南工厂设备采购),这被视为一种“示好”和“资金回流”的信号。更深层次的谈判可能涉及,宗馥莉是否愿意牺牲部分个人利益,将更多信托资金用于改善娃哈哈集团的财务状况或进行战略投资,以此换取专班在股权和控制权问题上的让步,达成一揽子和解协议。

未来公司治理结构的重塑:双方正在探讨如何建立更现代、透明的公司治理机制,避免“一言堂”和家族控制。这可能包括引入独立第三方审计、强化董事会监督职能,甚至讨论是否推动娃哈哈上市,以实现股权结构的进一步公开化和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