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是好山,可惜有信号”
“山是好山,可惜有信号”
我常这样调侃一些徒步路线
当然不是这些路线本身有信号不好(很好👍)
而是在山里,被手机信息“打扰”的次数太多!
作为一个渴望沉浸式户外体验的人
我这次主动拥抱了 48 小时的断网徒步
活动一开始,我郑重其事地关机,把手机封存
然而前 12 小时里,一个奇妙的动作不断上演——
我无数次下意识伸手去摸口袋
那一刻我才有实感:
对手机的依赖,早已刻进了我的肌肉记忆
48 小时断网,对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感受:
对习惯户外、擅长线下社交的人,这可能是轻松的享受
对依赖手机工作、或者有社交焦虑的人,这可能很难熬
我们日常生活几乎被手机渗透到每个细节:
工作、社交、娱乐……我们处在一种“永远在线”的状态
这种状态,不断地消耗着精力
习惯用手机填满每一个空隙,却忘了“空白”本身也有价值
我向往的“无信号”,
它代表着一个“不必随时待命”的角落
当初爱上徒步,或许就是为了走入这个角落:
爬坡时,不用惦记未回的消息
聊天时,不必分心看手机
夜晚躺在帐篷里,没有屏幕光的干扰
这次的“断网”体验,并不是为了去证明关机 48 小时有多正确,而是为了重新审视:
我是“在使用手机”,还是“被手机使用”?
我追求的快乐,有多少来自真实体验,又有多少只是虚拟满足?
无论是 48 小时的断网,还是一次独自旅行、学一项陌生技能、甚至关掉闹钟睡到自然醒——这些“反惯性”的尝试,都是为了更清醒地活着,而不是被习惯推着走
幸运的是, 这48小时过去
我并没有焦虑,也没惹出什么麻烦
我获得了一次全新的体验
这种体验当然不必成为日常,但它让我打破了对“唯一生活方式”的执念
偶尔也可以尝试一次——把自己从信息洪流里捞出来,去看看生活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