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中国为什么到现在还不开设专门的逻辑学课程。有无逻辑思维能力,可是关系到整个民族智力发展的大事。
关于逻辑学课程,从小学五六年级就应该开设。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时候,他们虽然不一定都懂,但先有这个前期的训练,对他们后来的发展是极有益处的。
所谓逻辑学,说简单点就是讲理。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是指的在社会学范畴内;而更重要的,是在科学研究方面,几乎处处都要用到逻辑知识。中国古代没有逻辑学,所以人们的思维就简单、混沌,认识不到事物的本质。中国古代很少科学发明和科学发现,也跟没有逻辑思维能力有直接的关系。
既然在学校没能学到逻辑学知识,那么到了社会上,可以买些讲通俗逻辑学的书来读。或者多读读已有定评的名著也可以。虽然这些名著不一定专门讲逻辑,但暗含的道理却包含着逻辑方面的知识。
在古代社会,不讲逻辑的事例比比皆是。比如,柏杨先生写的一篇文章《让我们试着,跟着理性走》,里面讲到两件事:如身为皇帝的石虎、完颜亮之类,他们分别在黄河及长江建桥,那时候根本没有这种技术,于是他们把工匠拖到岸边一一击杀。直到二十一世纪的现在,“大人物”之类仍然下令限期破案。古代提出的“均贫富”,虽然理想很好,但具体到怎么均,就不知道了。明代有一首歌颂李自成的民歌“吃他娘,着他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迎闯王,不纳粮。”这首民歌说得虽然很好,但实际能做到吗?闯王的部队又不种粮食,你不纳粮,难道叫闯王的人喝西北风?那些不种粮食的官员又吃什么?
在当代社会,还有很多人不讲理。比如,撞车了,两方都互相给自己的亲戚打电话,好像谁人多谁就占理;要攻克一个科研项目或医学难题,以为堆一大堆钱就可以解决问题;汽车烧水,民科推翻著名的科学理论等等荒唐事之所以发生,都跟不讲逻辑有关。
在家庭中,夫妻之间经常吵架,处不好,一方面是性格问题,另一方面就是不想讲理;而即使想讲理,因为一方懂逻辑,能把问题讲明白;另一方不懂逻辑,就只能胡搅蛮缠。所以,讲理往往变成了吵架。、
所以,不管从社会上,从人际关系上,从家庭上,从科学研究上,从对事物的辨析上,统统都用得到逻辑学。由此看来,逻辑学对我们是多么重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