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暗杀伊朗科学家引发连锁反应 伊朗启动核科研人才严密保护机制。0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8月10日报道,在以色列杀害30多名伊朗科学家后,伊朗方面已将幸存的其余核科学家转移至安全地点,并为防范暗杀实施严密保护。这一系列针对科技人才的蓄意袭击,不仅让伊朗国内笼罩在悲愤与警惕的氛围中,更在国际社会引发对科研人员安全保障、国家间隐蔽行动边界的深刻讨论。 伊朗官方在近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首次公开确认了这一保护措施的细节。据伊朗原子能组织发言人称,幸存的核科学家已全部撤离原工作与居住区域,被安置在经过特殊加固的秘密基地中。这些地点不仅配备了24小时荷枪实弹的特种部队守卫,还部署了先进的电子监控系统、反无人机设备及生物识别安保机制,甚至连食物供给、医疗保障等后勤环节都建立了闭环式防护体系,以杜绝任何潜在的暗杀风险。 “每一位科学家的身边,都有至少10名经过实战考验的安保人员形影不离,他们的出行路线每天更换,且全程由多组力量交叉护卫。”该发言人语气沉重地表示,这种“战时级别”的保护并非小题大做,而是过去数年血的教训换来的无奈之举——自2010年以来,已有近50名伊朗核领域专家在汽车炸弹、远程狙击、毒剂暗杀等事件中遇难,而诸多证据指向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主导了这些行动。 此次大规模转移与保护升级,背后是伊朗科研体系遭遇的重创与痛定思痛。被杀害的30多名科学家中,不乏在核物理、材料科学、同位素分离等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尖人才,其中多人参与了伊朗民用核计划的关键项目。他们的离世不仅导致多项研究被迫停滞,更让伊朗年轻科研人员陷入“从事核心领域即等于暴露在枪口下”的恐惧中。一位不愿具名的伊朗高校教授透露,近期已有多名核相关专业的学生申请转系,“他们害怕自己的研究方向会成为被盯上的理由,这种对未来的不安正在侵蚀整个科研界的信心”。 伊朗政府显然意识到,保护科学家不仅是安全问题,更是关乎国家科技命脉的战略任务。除了物理层面的严防死守,伊朗还启动了“人才保卫战”的配套措施:为幸存科学家及其家属提供终身免税待遇、高额人身保险,甚至承诺为其子女提供海外留学的全额奖学金与安全保障;同时加速推进科研团队的“去中心化”,将核心技术拆解为多个子项目,由不同团队分散研究,减少单一科学家掌握关键信息的风险。 更值得关注的是,伊朗情报部门宣布已成立专门的反间谍机构,重点打击针对科研人员的渗透与暗杀网络,并誓言“让幕后黑手付出代价”。此前,伊朗曾多次通过逮捕以色列情报线人、公开摩萨德行动模式等方式进行反击,而此次事件后,有消息称伊朗已向地区盟友传递信息,暗示可能采取更直接的报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