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为群众减少损失,佛山三水行政执法做了啥?

近期,胡某因为非法占地经营被佛山市三水区某街道处罚,他向三水区司法局提起执法监督。三水区司法局依法启动行政执法监督程序,发现与胡某发生日期、案情类似的另一宗案子,处罚标准与对胡某的处罚标准相差数倍,存在“类案不同罚”情况。随后经过与相关街道、当事人沟通,街道接受了监督意见降低了处罚标准,胡某也同意缴纳应付罚款。此案不但为群众挽回损失50余万元,还成功化解了行政执法机关与群众的矛盾纠纷。

出现上述情况,与三水区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有很大关系。

今年以来,三水区以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为引擎,加快推进“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行政执法监督“1+5”体系,即借助行政复议纠错力、纪检监察威慑力、数字平台管控力、企业一线感知力、基层哨点回馈力,为打造优质环境创造更多条件。共评查涉企执法案卷82宗,复查涉企执法问题线索相关案卷20余宗,行政复议撤改案件20宗,推动三水区行政执法问题得到有效纠正,为群众和企业挽回损失超100万元。

开通行政执法纠错“直通车”

今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省厅意见”),要求各地要在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畅通企业意见建议反馈渠道、建立健全协调执法监督协作机制等方面作出努力。

“2023年6月以来,三水区就着力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今年以来,更是以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为引擎,加快推进‘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建设。”三水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三水区在佛山五区中率先出台“综合查一次”改革制度方案,杜绝对企业重复检查、多头检查、过度检查等问题,今年以此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监督。

具体来说,三水区的做法就是要从“有人管”转向“体系管”。

首先三水区通过凝聚“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合力,开通执法纠错“直通车”。

省厅意见提出,要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与法治督察、政府督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方面的协作联动。

实际上从2024年起,三水区行政执法监督机构与行政复议机构紧密协同,共同开展行政执法案卷复查、问题线索梳理移交、实施行政执法个案监督等,为行政执法行为把脉问诊,对行政执法问题进行源头治理和整体预防。并且三水区还通过公开征集问题线索、信访投诉件处理等,开展主动监督。

三水区司法局去企业了解行政执法情况,收集问题线索。

近期,三水区某街道在处理一工商户涉及环保问题时,既对工商户进行了处罚,也对个人进行了处罚。

“这个案件虽进入了执行阶段,但我们执法监督也进行了‘兜底’。”三水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称,经过调查,发现该街道在这个案例上的处罚有违“一事不再罚”,随后就向街道发出了督办建议书,最终经与当事人沟通,只处罚个体工商户,为个人挽回损失超过40万元。

其次,按照省厅要求,各地要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构与纪检监察机关的信息沟通、线索移送、结果共享等机制。

“三水区行政执法监督机构一年多前,就已同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协作,共同推进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督促规范行政执法,开展规范行政执法实务研究。”三水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一旦在行政执法监督中发现“吃拿卡要”等线索,都会及时向区纪委报送。

以多元共治监督行政执法

在行政执法监督过程中,推动多元共治,可以实现提升监督效能与精准性、增强民主性与公众参与、保障公民与企业权益、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多个目标。

三水区在构建行政执法监督“1+5”体系过程中,当地拓展“行政执法监督+社会监督”张力,构建多元共治“共同体”。

三水区早已在7个镇(街道),共计9家企业中设立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聘请7名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人士为行政执法监督员,作为收集问题、监督执法的前沿阵地。同时当地还协调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企业及行政执法监督员收集行政执法问题,推动协商解决。

此外,三水区挖掘“行政执法监督+基层监督”潜力,激活执法监督“神经末梢”。

今年5月起,陆续在白坭镇富景社区、西南街道办云秀社区设立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将行政执法监督融入社区日常治理,同时在佛山水都饮料食品产业园设立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推动行政执法监督贴近园区企业。“我们想借助村居组织、水都产业园管理机构‘近水楼台’的优势,及时纠正行政执法偏差。”三水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解释了如何利用基层优势,完善行政执法监督。

三水区在佛山水都饮料食品产业园设立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大数据已广泛在政府职能部门运用,在当前行政执法监督过程中,三水区激发“行政执法监督+粤执法”活力,推动执法监督“智慧化”。

如今,三水区依靠上级发挥“粤执法”监督作用,抓取分析行政检查数据,重点监督重复检查、高频检查等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涉企行政检查主体未公示、涉企行政检查频次过高、超期未作出处罚决定等问题。上述举措也能为“综合查一次”改革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