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这个小伙子火了!”8月4日,男孩骑车与女生发生剐蹭,女生当场发飙,拿出手机一边录像一边套话,男孩的应对堪称“教科书式自救”!网友感叹:“建议全国推广”。 “我只听交警的。” 江苏苏州的这起电动车剐蹭,看似一场再普通不过的交通小事,却在手机镜头下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叫教科书式自救。 事发当刻,女子没有按常规去报警或冷静协商,而是立刻掏出手机,把现场变成了她主导的现场直播,摄像头与话术一上来就知道这事不简单。 女子先问他“是不是你撞了我?” 再以毫无证据的指控“你还揍人”试图激怒对方,从而在镜头前营造一个自己才是受害者的样子。 一旦对方情绪被激起,哪怕只是一个不耐烦的推搡,也会被剪辑成动手证据,迅速在网络上疯传。 但男孩可不接她的茬,男孩应对的话就一句:“我听交警的”也避免被挑衅激怒。 更重要的是把事件的裁决权明确地交给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交警。 女子还是不依不饶,路边围观的群众听了女子质问的话,差点就误会这个男孩了。 再听男孩反复说着那句“我听交警的。”再看摔车的位置,不难看出来女子逆行跟男孩发生了剐蹭,这下都知道咋回事了吧。 不少群众大概明白了事情怎么回事,都等着看戏,因为他们知道女子根本不占理,就想着录视频引导舆论,让她变的有理。 任何在镜头前建立的事实都必须经由交警的现场勘验,监控回放与保险理赔程序核验。 不能以当时的一次录像或断章取义的视频片段替代法定证据。 事后交警到达现场,调取监控,根据路人的证词,最后判定女子全责。 所以啊遇到交通纠纷尽量保持冷静,先保证安全并记录现场(包括车牌、位置、碰撞痕迹、周边监控点和目击者联系方式)。 在快照或视频中避免自我定责或情绪化发言,切勿被私下解决或镜头带入的话术所惑。 交警才是真相的主宰者,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证据,他们是公正的, 所以再遇到这种事情,我们就要跟这个男孩学习,重复一句话就够了! 最聪明的应对往往不是用力争辩,而是把问题交给规则,把证据留给程序,让依法判定取代激烈争吵。 信源:河南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