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苍梧帝与神鹿:南荒归心记 上古之时,南方苍梧之地瘴气弥漫,百越杂处,素来不服中原

苍梧帝与神鹿:南荒归心记 上古之时,南方苍梧之地瘴气弥漫,百越杂处,素来不服中原王化。直到姒启建立夏后氏,传至第三代君主太康,苍梧竟三年不纳贡,部落间更时常越界劫掠,成了王朝心腹之患。 彼时太康沉迷游猎,朝野上下唯有一位年轻公子忧心忡忡——他是太康的异母弟,名叫仲康,因生母早逝,在宫中向来沉默寡言,却常于深夜研读《禹贡》,对着南方舆图凝神。一日,太康又率卫队出猎洛水,仲康终于在朝堂上叩请:“臣愿往苍梧,晓以大义,若其顽抗,再兴王师不迟。” 百官哗然。苍梧路遥,毒瘴能蚀骨,部落善用吹箭,无人愿往。仲康却只带了十名随从,驾着一辆素车,载着丝绸与陶器,一路向南。 行至苍梧山脉,果然瘴气如纱,草木皆带腥气。随从多有头晕呕吐者,仲康却每日亲自熬制草药,分予众人。这日过一条湍急的河,忽闻林中蹄声,一头白鹿跃出,鹿角分叉如珊瑚,眼若琉璃。随从正要张弓,仲康却按住他:“此灵物也,不可伤。” 白鹿竟不怕人,只是望着仲康,忽然沿河岸小跑,似在引路。仲康令众人跟上,行至一处峡谷,瘴气竟淡了许多,谷中还有一泓清泉。众人饮泉后,疲惫顿消——原来这是当地部落秘知的“洗瘴泉”。 白鹿引他们到一处村寨,寨民皆是断发纹身,见中原人来,纷纷操着土语呐喊,举起石斧与长矛。仲康令随从放下兵器,亲自上前,解开行囊,取出色彩鲜亮的丝绸与打磨光滑的陶器。寨老眯着眼打量他,忽然用生硬的夏语问:“中原王,要抢我们的山?” “我非来抢,是来换。”仲康指着丝绸,“你们的葛布粗硬,这丝绸可避蚊虫;你们的陶罐易漏,这陶器可存泉水。”又指向寨外荒芜的坡地,“我还带来稻种,能在湿地里长,比你们种的粟米多收三倍。” 寨老将信将疑,却见那白鹿竟走到仲康身边,用头蹭他的衣袖。寨民皆惊——此鹿是山中神物,向来只在丰年现身。寨老便松了口,让他们暂住三日。 三日内,仲康亲自教寨民开垦湿地,播撒稻种,又教妇人用陶轮制罐。他见寨中孩童多生恶疮,便寻来草药捣烂敷上,竟都渐渐痊愈。一日深夜,邻寨来偷袭,欲夺中原人的财物,仲康却令随从不可还手,只举着火把站成一排。寨老见状,反而吹起骨笛,召集族人护住他们,两寨人对峙时,仲康喊道:“若要争斗,稻种便烂在地里,谁也无饭吃!若要和好,我教你们都种稻谷,年年有余。” 邻寨首领愣了愣,终是放下了武器。 半月后,仲康要往更深的部落去,寨民竟牵来大象,让他代步,又派了向导。那白鹿始终跟着他,所到之处,部落见神鹿相随,又见仲康带来的稻种与医术,皆不再敌视。他走遍苍梧三十七寨,不仅教耕种、传技艺,更记下各部落的习俗,约定每岁秋收后,以稻米、香料为贡,中原则以丝绸、铁器相赠,互通有无。 一年后,仲康返回都城,身后跟着百余名苍梧部落的代表,捧着香料与稻米,在太康面前叩首称臣。太康这才惊觉,自己这位沉默的弟弟,竟不费一兵一卒,平定了南荒。 后来太康失国,仲康继位为帝。他常对左右说:“天下之民,皆爱温饱,畏杀戮。若以力服人,人必力拒;若以心换心,虽远必归。”而苍梧之地,每年都会有部落首领带着白鹿皮作为贡品,传说那神鹿,始终守在当年仲康播下第一粒稻种的坡地旁,看稻浪一年年翻滚,如金色的海。 这便是“苍梧归心”的典故。后世史书载:“仲康驯鹿,非驯鹿也,驯民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