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抗战时新墙河阵地打得尸横遍野,谁料,机枪手曹锡猛然发现,200米开外有挺能用的重

抗战时新墙河阵地打得尸横遍野,谁料,机枪手曹锡猛然发现,200米开外有挺能用的重机枪。他赶紧爬过去架好,正好一百多日军误以为阵地已空,端着枪就往上冲。 持续三小时的炮火刚结束,在这片被8000多发炮弹反复犁过的阵地上,陕西汉中的上等兵曹锡,挣扎着从浮土中爬出。 而周围的营指挥所早已被炸飞,连长、排长不知所踪,整个营伤亡过半。 曹锡,从1937年参军开始,历经徐州、武汉等硬仗的老兵,此刻成了这片残破阵地为数不多的活人之一。 他简单清理掉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后,本能的找到自己的捷克式轻机枪。 此时,河面上 的日军步兵正准备渡河,他们显然认为炮击已肃清了所有抵抗。 眼尖的曹锡迅速架好机枪,瞄准。 当第一批日军踏入浅滩,他果断扣动扳机!瞬间撂倒了十几个敌人。 突如其来的一阵子弹发射让日军措手不及,慌乱退却。 然而,短暂的胜利很快被更致命的威胁取代。 日军恼羞成怒,竟丧心病狂地发射了毒气弹! 黄绿色的烟雾迅速弥漫了整个阵地。 曹锡反应极快,撕下衣襟,用泥水浸湿捂住口鼻,匍匐在地。 毒烟所过之处,侥幸躲过炮击的零星守军纷纷倒下,痛苦地抽搐、窒息。 当毒雾渐渐散去,曹锡环顾四周,此时整个阵地上只剩下他和班长朱某两个活人。 不过绝境没有击垮他们,反而激发了更顽强的斗志。 两人迅速意识到,必须主动出击。 他们不再是等待命令的士兵,而是自主求生的战士。 他们开始在弹坑间灵活转移,从牺牲战友的遗体旁搜集弹药。 曹锡的目光落在一顶钢盔和十几颗手榴弹上,有了一个新的计划。 他将手榴弹的拉火环用细绳串联,另一头牢牢系在钢盔内侧,然后将这顶“死亡之盔”小心地放置在显眼的弹坑边缘,两人则隐蔽在附近的深坑中。 一队搜索的日军很快发现了钢盔,以为是无主战利品,围拢过去。 就在一名日军弯腰拾取的瞬间,曹锡拉动绳索! 随着一声巨响,这队日军全都被炸得血肉横飞! 初战告捷后,他们用仅剩的十颗手榴弹布置了第二个陷阱,再次成功报销了另一股搜索小队。 这两次精准的伏击,让日军变成了惊弓之鸟。 然而,手榴弹终有用尽之时。 当三十多名日军组成战斗队形,小心翼翼地再次逼近时,曹锡和朱班长已无诡雷可用。 曹锡扔出最后几颗散装手榴弹,暂时阻滞了敌人,随即端起轻机枪猛烈扫射,十发子弹精准地放倒了五个鬼子。 但就在这生死关头,朱班长头部中弹,当场牺牲! 这个时候,整个阵地就剩下了他一个人,他很愤怒,但是根本来不及悲伤。 面前的敌人是最大的危险,但手中的轻机枪却彻底卡死! 此刻,他身处绝境。 他趴在弹坑里疯狂寻找这片焦土上,是否还有别的武器。 突然,他看到了约200米外的一个重机枪阵地上。 那里原本是友军的一个火力点,在沙袋和阵亡士兵的遗体旁,一挺马克沁重机枪显眼可见! 并且,一旁还有成串的弹链! 200米,在平时不过是一段短跑的距离,但在战场上,这简直是拿命在赛跑。 曹锡没有丝毫犹豫,他脱下显眼的军装上衣,只穿一件汗衫,紧贴地面,艰难爬行。 他利用每一个弹坑作为掩护,一寸一寸地向前挪动。 终于,他满身血污地爬到了重机枪旁! 顾不上喘息,曹锡迅速检查枪身虽有损伤,但关键部件完好! 他迅速架好机枪,透过瞄准镜望去,竟然超过一百名日军,正集结在河滩附近,准备发起新一轮冲锋。 当日军密集的队形进入最佳射程,他猛地压下扳机! 密集的弹雨瞬间横扫毫无防备的日军人群! 冲在最前面的三十多人齐刷刷倒下,血肉横飞。 而后面的日军彻底整懵了,他们遭遇了国军主力部队的反扑,仓皇地退回了河对岸! 敌人暂时退去后, 曹锡靠在枪身上,剧烈地喘息着。 他独自一人,守住了这片被鲜血浸透的阵地。 直到第二天上午,营长史思华派出的传令兵才在尸山血海中找到了他。 阵地前沿日军尸体枕藉,而坚守者,只有曹锡一人。 事后统计,曹锡在中毒后独自作战,歼敌近百人。 接到撤退命令,曹锡默默扛起那挺救了他也助他复仇的重机枪,跟随年轻的传令兵撤离。 途中再遇小股日军,他用机枪残存的子弹击退追兵,但那名年轻的传令兵却不幸中弹牺牲。 最终,曹锡独自一人,扛着机枪回到了营部。 师长赵公武亲自接见了这位创造了战场奇迹的士兵。 他被破格从上等兵提拔为中士班长,并奖励大洋三十块。 面对赞誉和嘉奖,这个朴实的陕西汉子只是平静地说:“看到鬼子,不能不打。” 长沙会战结束后,曹锡的名字渐渐消失,无人知晓他最终的去向。 但他的英雄事迹并未被遗忘,被拍成电影《胜利进行曲》,激励了无数抗战军民。 他用行动证明,真正的英雄,往往诞生于至暗时刻,以血肉之躯,铸就民族不屈的脊梁。 主要信源:(长江商报官方网站——单兵毙敌五百的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