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某跟肖同学的辅导员通了两次话,还把录音放到了网上。 杨同学:“肖某某的保研名额被取消了,想问清楚情况” 辅导员:“这件事我支持你,我觉得你这样做不算过分。” 杨某:“为什么要取消男生肖同学的保研名额?” 辅导员说:“我觉得他不够诚实,不够坦白,我觉得他有隐瞒的成分。” 随即,辅导员还把男生肖同学的成绩和家庭情况私密信息告诉了杨某,说:“你看这就是他家里的情况,这就是他的成绩,我觉得他没有必要保研。” 从录音看,那个辅导员有点不专业:没去查监控、没问清楚情况,就说“我支持你”,还跟杨某透露了肖同学的成绩、能不能保研这些隐私。 学校最后给了肖同学一个“不雅行为”的记过处分,但杨某不满意,觉得必须取消对方保研资格,就把剪辑过的录音发出去了。 直到2025年7月,法院判了,说肖同学不算性骚扰,驳回了杨某的要求。 这个辅导员处理太草率,没搞清楚就站队,还随便说别人隐私;杨某维权有点过了,没经过同意就发录音,诉求也越来越极端。学校处理也不规范,没证据就给处分,法院判了也不纠正。 校园程序失守、权力任性、维权越界交织,暴露了规则意识的薄弱。校园正义,终究要靠证据说话、按程序走路,少点情绪化,多点制度化,才能守住信任底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