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立秋时令食养药膳方 自己动手给身体充电

转自:南京晨报

中医的时令养生蕴藏着老祖宗的智慧!立秋,立秋预示着秋天将要来临。今年立秋正值农历闰六月中旬,三伏天的末伏在立秋后,南方大部分地区暑气难消,天气依然炎热。夏秋之交,阳热下降,氤氲熏蒸,水汽上腾,雨水较多,是一年之中湿气最盛的季节,古人将这段时间谓之“长夏”。

南京市中医院体重管理中心主任张彦亮介绍,长夏的湿邪困脾,易出现饮食停滞的症状,故饮食宜清淡、少油腻,不要太寒凉,还应多吃助消化、清热利湿的食物。肥胖患者如有脾虚症状,宜食用健脾祛湿的药食两用之品,如白扁豆、茯苓等。此时也是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应注意饮食卫生及环境卫生。

顺应时令特点进行饮食调养尤为关键,运用药食同源之品精心配伍的药膳,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温和调理体质,正是应对长夏湿热、养护脾胃的理想选择。为此,张主任推荐了以下药膳既缓解暑湿症状,又为秋冬进补奠定基础。

香薷扁豆汤

[原料]香薷10g、白扁豆12g、陈皮6g、荷叶8g、白糖少量。

[制作方法]将白扁豆炒黄捣碎,与香薷、陈皮、荷叶一同煎煮,煮沸10分钟后过滤,去渣取汁,加入白糖调味。

[功效]健脾祛湿。香薷其气芳香,入脾胃经,能化湿和中;白扁豆健脾化湿,和中消暑;陈皮辛香走窜,理气健脾,能消除脘腹胀满;荷叶功能升发清阳,清暑化湿,适用于脾虚泄泻、暑湿泄泻。四味合用煮汤,适合症见头身困重,脘满纳差的脾虚湿困者饮用。

益脾饼

[原料]小麦粉300g、白术30g、鸡内金15g、大枣250g。

[制作方法]将大枣放入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小时,弃去枣核,留水及枣肉。白术和鸡内金打粉,同枣肉捣如泥,拌入大枣水和小麦粉,和成面团,分成3个小饼,烘焙至焦黄酥脆,当点心食用。

[功效]补气健脾,消食止泻。小麦粉补虚,厚肠胃,强气力;白术气味清香,是一味健脾益气的中药,还有燥湿止泻之功;鸡内金是家鸡的干燥砂囊内壁,具有健脾消食积的作用;大枣补中益气,适合脾虚体倦乏力者。四味合用,能健脾益气,开胃消食,适合饮食积滞、腹胀、腹泻、神疲乏力者。

鲜莲烩鸭丁

[原料]白鸭脯肉150g,鲜莲子75g,葱、姜、料酒、水淀粉、盐各适量。

[制作方法]莲子剔去莲心,放碗里加水上笼屉蒸熟备用;将白鸭脯肉切成丁,用热水焯过,放入锅中,加水、葱、姜、料酒,煮熟;把莲子放入鸭汤中,加水淀粉勾薄芡,煮开后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益气。鸭肉补益气阴,脾胃虚弱者在天气炎热之时尤宜食用;莲子是健脾止泻、养心安神的时令佳品。两味合用,达到健脾益气的作用。

荷叶甘草茶

[原料]鲜荷叶100g、甘草5g、白糖少许。

[制作方法]将荷叶洗净,切碎;甘草洗净,备用。把荷叶、甘草放入水中煮10分钟,滤去荷叶渣,加少许白糖即可饮用。

[功效]清暑解渴,清心安神。荷叶清暑化湿;甘草能补虚,归脾胃经,补脾胃不足而益中气。该茶饮适合湿热天气脾虚肥胖者饮用。

同时,南京市中医院互联网医院的明星中药茶饮“祛湿利水茶”也非常适合在这个季节饮用,由生薏苡仁、茯苓、赤小豆、芡实、冬瓜皮等中药组成,有益气健脾、利水祛湿之功效,适用于湿气重、乏力、舌苔厚腻,嗜睡困倦、皮肤油腻以及肥胖、身重不喜动、水肿等脾虚湿盛人群。通讯员张明莫禹凡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戚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