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别让龋齿拖到根管治疗

转自:南京晨报

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但为什么牙齿明明只是有一个小洞,医生却说补不了要做根管治疗呢?除了根管治疗还有什么治疗方法吗?什么情况下需要做根管治疗?一起来看看南京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主任医师朱雅男为您解答。

朱雅男主任医师介绍,龋病是口腔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就有概率发展为牙髓炎,导致牙齿出现一系列症状,如饮用冷热水时疼痛、咬合痛,甚至是入睡后被痛醒。那么,龋齿到什么程度需要根管治疗呢?这就要从龋病的发展阶段说起:

浅龋:龋齿仅限于牙齿的最外层——牙釉质。通常没有明显的疼痛或不适,牙齿表面可能有白垩色斑点、浅褐色斑块或“黑线”。

中龋:龋齿已经穿透牙釉质,进入牙本质层。牙齿对刺激的敏感性增加,开始出现轻微的疼痛,尤其是在进食冷、热、酸、甜食物时。

深龋:龋齿已经深入到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腔。龋洞大且易塞牙,对冷热刺激疼痛明显,但刺激源去除后,仍可立即止痛,无自发性痛。

通常,早期釉质龋未出现牙体组织缺损的,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如药物治疗(如氟化物凝胶)来控制和修复。一旦出现组织缺损,就需要及时就诊处理,根据医生的判断,如果龋齿尚未引起牙髓炎,可以去除龋坏的部分,进行充填治疗(如复合树脂、嵌体)。如果牙髓损伤局限或可逆,可以尝试进行活髓保存治疗。

传统的根管治疗对于患牙来说是一种不可逆性损伤,虽能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但会造成牙齿抗折能力降低,牙折发生率增加,甚至需要拔除患牙,对患者的咀嚼功能及牙列美观性造成巨大的影响。由于新材料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关注活髓保存,其通过去除感染的牙体硬组织及受累牙髓,在近髓牙本质表面或暴露的牙髓创面覆盖生物活性材料,促进牙本质桥形成和受损牙髓的愈合。活髓保存通常指盖髓术及牙髓切断术。

其中,盖髓术是保存全部活髓的方法,分直接和间接盖髓术。间接盖髓术是将能促使牙髓病变恢复的制剂覆盖在近髓牙本质上;直接盖髓术则是在去除龋坏组织发现牙髓暴露后,用制剂直接覆盖。盖髓剂可安抚保护牙髓,助力病变消除。而牙髓切断术是指除去已有病变的冠部牙髓,保留健康根髓的治疗方法。适用于牙髓活力正常且去除腐质出现露髓的情况的乳牙和年轻恒牙的治疗。也适用于牙根尚未完全发育完成的单根年轻恒牙,以及因外伤牙冠折断露髓,或意外穿髓孔较大者。不适于有过牙齿疼痛病史的患牙。

根管治疗即患者口中所称的“杀神经”治疗。根管治疗包括了去除根管内的牙神经,使用药物安抚牙齿内的炎症,炎症消退后使用永久性材料(牙胶、根管糊剂)来充填根管等多个步骤。往往需要多次前往就诊并拍摄多张X线片来保证根管治疗的质量。

朱雅男提醒,龋齿从浅到深发展,一旦出现自发性疼痛,往往需要根管治疗,治疗成本更高且影响牙齿功能。建议保持口腔卫生,每半年左右检查一次,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通讯员魏敏贾晨晨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戚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