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巴基斯坦吃里扒外,这次中国不能再装看不见了! 巴基斯坦13家企业涉嫌以进口太阳

巴基斯坦吃里扒外,这次中国不能再装看不见了!

巴基斯坦13家企业涉嫌以进口太阳能板为名,虚报价格、实施大规模洗钱,涉案金额高达1110亿卢比。

表面看是跨境经济犯罪,实则暴露出中巴合作中一个致命短板:信任与监管的严重缺失。

中国多年来对巴基斯坦投入巨大。中巴经济走廊累计投入数百亿美元,涵盖公路、港口、能源等多个领域,堪称“兄弟帮扶”的典范。

然而,如今巴方企业却借合作名义行洗钱之实,利用中国支持政策钻空子,令人愤慨。

据巴基斯坦媒体披露,这13家公司通过虚构供应商、虚增价格、伪造合同等手段,借助信用证等金融工具,将巨额资金“合法”转移至境外。

这已非普通走私或逃税,而是典型的金融洗钱行为。

为何选择太阳能板?因巴基斯坦正大力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相关政策扶持、关税减免、审查宽松,为不法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这些企业正是打着环保旗号,掩盖非法资金流动。

操作流程上,企业先伪造高价合同,再从中国或其他国家进口普通设备,最后通过银行系统将差价部分“洗”出境。此类手法在国际贸易中并不罕见,但能在中巴之间长期运作,暴露了监管漏洞之大。

最令人失望的,不是企业的贪婪,而是巴基斯坦监管机构的“装睡”。13家公司长期作案,金额超百亿,巴方监管部门竟毫无察觉?还是知情不报?

这并非孤例。近年来,中巴合作屡现“中方出资、巴方受益、项目管理混乱”的问题。

部分工程延期严重、成本失控,甚至有基层官员将中方资金视为“发财渠道”。

更严重的是,此类事件可能损害中国企业的国际声誉。外界若不了解真相,易将“洗钱”与中国挂钩,进而抹黑“中国制造”和“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支持有目共睹。在巴最困难时期,中国持续提供人力、物力与资金援助。但“巴铁”喊得再响,也不能让中国成为“冤大头”。

中巴是朋友,但友谊不能成为提款机,更不能沦为非法活动的遮羞布。此次事件必须追责到底,不能再以“兄弟情”为由轻描淡写。

中国投资的初衷是共同发展、互利共赢,而非养活一批只想套现的“经济寄生虫”。

国际合作中,信任重要,但必须建立在规则与责任之上。不能一边高喊“中巴命运共同体”,一边有人暗中侵蚀合作根基。

中国不是软弱可欺,“能打的朋友才是真朋友”。若巴方真心重视中国,应主动配合调查,彻查背后保护伞,而非试图掩盖。

我们常说“中巴是全天候战略伙伴”,但如果总是中方出力、巴方出事,这种关系终将失衡。

当前,中巴合作亟需升级。不能再靠“感情维系”,必须依靠制度、合同与问责机制来保障。

中国企业“走出去”,不能因对方是“兄弟国家”就放松警惕,必须坚持合同、账目、监管三到位。

若继续沉溺于“友谊万岁”的幻想,不仅国家利益受损,这份友谊本身也将被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