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
青龙退休教师自办“留守儿童乐园”8年不间断
“帮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8月5日下午,青龙满族自治县娄杖子镇前擦岭村,一处由旧村部改造的院落里,朗朗书声与清脆笑语交织,为这座小山村注入别样的活力与暖意。这里是前擦岭村的“留守儿童乐园”,一群平均年龄超过六十岁的老人,正用无私的爱与坚守,点亮村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
这份热闹与欢乐,源自一群老者的默默奉献。2017年,退休前曾任娄杖子镇总校校长的老党员刘福兴,萌生了创办“留守儿童乐园”的想法。几位老朋友知道后,与他一拍即合。
“村里外出打工的多,孩子都留给老人带,隔辈教育有困难,尤其是假期,孩子的学习成长更让人操心。”刘福兴道出了创办“留守儿童乐园”的初衷,想让孩子们在假期能够学得好、玩得好,健康成长,也让家长没有后顾之忧。
老人们说干就干,找场地、备教具、定课程,忙得热火朝天。村党支部大力支持,将闲置的旧村部腾出来,改造成了孩子们的学习乐园,并承担了相关费用。
8年时光流转,山村里老少同乐的笑声从未间断。这支由七八位退休老人组成的志愿队伍,年龄最大的已年过八十,最年轻的也年过花甲。鬓角染霜的他们个个是“多面手”,硬笔书法笔力遒劲,软笔书法灵动飘逸,文化课讲解深入浅出,体育课上也能和孩子们玩儿在一起。
刘福兴老人在指导孩子们练习书法。(图片由刘福兴提供)
“留守儿童乐园”里传授的远不只是书本知识,老人们更把育人放在了心尖上,特意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与革命传统教育课,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潜移默化地教导孩子们明事理、辨是非。
“我们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养成教育,让他们从小学会做人,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刘福兴老人说,“我1962年入党,其他几位大部分也是党员,我们通过言传身教,帮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让法治意识在孩子们心中扎根,几位老人还多次邀请县检察院的干警开设“法治小课堂”。干警们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结合真实案例,把抽象的法律条文变成生动的故事——“拿别人东西会有什么后果”“遇到危险该怎么保护自己”,在问答互动中一点点筑牢孩子们的法律意识防线,让他们从小就明白行为的边界。
“以前假期,孩子就在家看电视,我们家长也没时间管。现在有了这个乐园,孩子不仅能学到东西,还能交到朋友,我们放心多了。”村民们的话语中,满是对乐园的认可、对老人们的感激。
“只要身体还撑得住,我就会守着这方乐园,陪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刘福兴老人说。
对于刘福兴和他的几位银发伙伴而言,守护这个乐园早已超越简单的志愿服务,而是化作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牵挂,他们用满头华发和赤诚之心,为山村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充满知识与关爱的多彩天空。
记者:何春雷
编审:刘福庆
监审: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