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以下微博话题的智搜结果生成
事件核心经过
车主遭遇(深圳张女士):
2023年6月购买小鹏P7i时,销售承诺通过“老带新”活动赠送5000积分(约值500元),但积分被存储在“其他同事手机账户”中,承诺兑换时协助操作。
2025年8月,张女士欲兑换积分时被告知“积分已用完”,维权中被销售拉黑。向小鹏总部申诉后,仅凭聊天记录被认定为“无实质性举证”,问题未解决。
小鹏官方回应:
客服以“涉及用户隐私”为由拒绝电话回应媒体,要求邮件沟通但未提供接收地址。
未公开说明积分去向、销售操作合规性及赔偿方案,仅强调需用户举证。
⚠暴露的系统性风险
积分管理漏洞:
积分作为用户资产(可兑换商品、服务抵扣),本应绑定车主账号且需本人验证操作。但事件中销售人员仅凭“口头授权”即可划转积分,暴露权限管控失效。
另一位车主反馈(2025年6月):原承诺“无有效期”的1万积分突遭扣减,客服回应“政策已改”,但未提前通知。
销售体系监管缺位:
销售人员以“同事代管积分”为由规避系统规则,疑似利用职务便利私用用户资产。
小鹏对经销商约束力薄弱,总部与门店责任边界模糊,用户维权时遭遇推诿。
品牌信任危机:
车主质疑:“今日偷积分,明日是否敢动车辆权限?
近期多起关联争议:
新车“背刺”:车主提车20天后新款上市“加量不加价”且送积分补贴,老用户无补偿;
安全隐患争议:车辆高速失速事件中,小鹏以“千元积分赔偿”回应,被用户拒绝。
小鹏积分体系的矛盾现状
|-------------------------|----------------------------|----------------------------------|
|购车抵扣(如G7抵5000元)|直接降低购车成本|权限漏洞:非车主可操作资产|
|售后抵扣(轮胎、保险)|降低保养成本|监管缺位:销售私自挪用|
|延迟交付补偿(1500积分/天)|提升等待体验|承诺失信:政策随意变更|
行业建议与用户行动指南
小鹏需系统性整改:
技术层面:强制积分绑定车主独立账户,取消代管权限,操作需生物识别验证;
管理层面:清查销售违规行为,建立“用户资产异常变动”主动追溯机制;
服务层面:设立积分争议快速通道,避免用户举证困境。
车主自我保护建议:
拒绝非本人账户存储积分,要求书面承诺并留存凭证;
定期核查积分账户,发现异常立即冻结并投诉至总部;
参与官方活动时,验证活动真实性(如通过App或客服双重确认)。
总结
张女士的5000积分纠纷绝非个例,而是小鹏在销量高速增长期(2025年连续7个月交付破3万台)管理能力脱节的缩影。若品牌仅聚焦扩张却忽视用户资产安全,所谓“科技出行生态”将沦为空中楼阁。解决此案的关键,不仅在于补偿一位车主,更需重构从权限管控到售后响应的全链路信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