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基因编辑技术革命性突破!Ⅰ型糖尿病根治方案落地,A股多家龙头布局全解析

基因编辑胰岛细胞移植通过功能验证

据科技日报,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研究团队在8月6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成果称,全球首例由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获得的供体胰岛β细胞,在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在Ⅰ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成功存活,并发挥功能长达12周。这项技术为根治Ⅰ型糖尿病带来曙光。

Ⅰ型糖尿病是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胰岛β细胞导致的疾病。为攻克Ⅰ型糖尿病治疗中存在的难题,研究团队开创性地采用“基因魔剪”CRISPR-Cas12b技术,对供体胰岛细胞进行了改造:敲除B2M和CIITA基因以降低免疫原,转导慢病毒以过度表达CD47。得到的低免疫工程细胞随后被精准植入42岁受试者的左肱桡肌。值得注意的是,整个治疗过程完全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炎药和免疫抑制剂。

84天的严密监测显示,移植细胞成功躲避了免疫系统的“追杀”,未引发T细胞活化或抗体反应。影像学检查证实移植物存活良好,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下降42%。

研究团队表示,此次使用的低免疫基因编辑技术可能获得更多治愈性β细胞,未来有望实现无需免疫抑制的糖尿病根治方案,让数百万患者摆脱每日扎针的痛苦及长期并发症的出现。

基因编辑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能够对生物体基因组及其转录产物进行定点修饰或者修改的技术,可对特定DNA片段进行敲除、加入和替换等,从而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精确的基因编辑。

今年以来,中国科学家在基因编辑领域也取得了不少成就。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基因编辑技术。该技术在动植物中实现了从几千个碱基到几百万个碱基级别的大片段DNA的精准操控,显著提升了基因编辑的尺度和能力。相关研究成果8月4日在线发表于《细胞》杂志。

当前,基因编辑技术正从实验室内的理论研究与初步探索向实际应用场景转化。在医学领域,基因编辑技术为遗传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在农业领域,通过基因组编辑技术与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的结合,我国成功培育出新一代抗镉超级稻。在生物制造领域,基因编辑技术是实现产量提升、成本降低、能耗减少的新型“催化剂”。

据《BigIdeas2023》投研报告预测,到2030年基因编辑疗法年总收入将达到300亿美元,如果能够拓展应用于治疗Ⅰ型糖尿病,年总收入将扩展至600亿美元。

基因编辑技术革命浪潮已至:A股产业链机遇全解析

一、技术突破与应用场景:基因编辑的“黄金时代”

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定点修饰基因组,可实现基因敲除、插入或替换,是生命科学的“底层工具”。近年来,CRISPR-Cas12b等新型工具降低了脱靶率,大片段DNA精准操控技术突破了编辑尺度限制,慢病毒载体与基因修饰的结合则解决了免疫排斥难题……这些技术进步推动基因编辑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当前三大应用方向

医学领域:遗传病治疗、癌症免疫疗法(如CAR-T优化)、再生医学(如器官移植)。此次Ⅰ型糖尿病治疗的突破,正是其在慢性病领域的重大进展。

农业领域:抗病虫害、耐逆境(如抗镉)、高产优质的作物/畜禽育种。我国已通过基因编辑培育出抗镉超级稻,大幅提升粮食安全。

生物制造领域:通过编辑微生物基因组,优化发酵工艺,降低成本并提升产物产量(如生物燃料、医药中间体)。

二、A股基因编辑产业链:多领域布局,各有千秋

A股市场已有超20家上市公司深度参与基因编辑产业链,覆盖工具研发、场景应用、服务支持等环节。以下为核心标的梳理:

1.稳健医疗(医疗+农业双轮驱动,机构高度关注)

作为国内医用耗材龙头,稳健医疗的基因编辑布局兼具“医疗属性”与“农业属性”。

农业端:旗下全棉时代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合成立“棉花研究院”,聚焦基因编辑技术在水棉种培育中的应用,包括海陆融杂交技术、高衣分棉种扩繁等。棉花是全球重要经济作物,基因编辑技术可提升棉纤维品质(如强度、长度)与抗逆性(如抗虫、耐旱),直接增厚种植收益。

医疗端:通过收并购完善医用耗材矩阵,已覆盖低值医用耗材七大类中的六大类。2024年收购GRI公司后全球产能与渠道进一步优化。在基因编辑技术推动的再生医学(如组织修复材料)领域,其高端伤口敷料、一次性手术耗材等产品有望受益于临床需求升级。

机构认可度:27家机构发布研报给予“积极型”评级,看好其在医疗消费与农业科技的双赛道协同潜力。

2.药康生物(实验动物模型龙头,卡位基因编辑“刚需”)

药康生物通过控股灵康生物(持股33.34%)切入基因编辑实验动物赛道。灵康生物专注于实验猪的疾病模型研发、基因编辑动物开发及异种器官移植研究,是国内少数具备大规模生产基因编辑大动物能力的机构之一。

核心价值: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对“定制化实验动物”的高需求——无论是新药研发(需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还是异种器官移植(需敲除猪内源性病毒、敲入人源基因),均依赖高精度基因编辑的实验动物。灵康生物的技术储备,使其成为基因编辑产业链中“卖水人”角色,未来将充分受益于创新药、再生医学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增长。

3.皇氏集团(水牛基因编辑储备,农业育种新赛道)

皇氏集团作为乳业龙头,近年来积极布局农业科技,目前已在水牛基因编辑领域形成技术储备。水牛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畜力与乳用动物,但其产奶量(约1500-2000公斤/年)远低于荷斯坦奶牛(约8000-10000公斤/年)。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优化水牛产奶相关基因(如乳蛋白、生长激素基因),可显著提升单产水平,同时增强抗病性(如乳房炎),推动水牛奶产业升级。

市场空间:我国水牛奶市场规模不足百亿元,但消费升级下需求持续增长,基因编辑技术有望打开“量价齐升”空间。

4.秋乐种业(抗病育种先锋,保障粮食安全)

秋乐种业聚焦玉米、小麦等大田作物育种,近年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开展抗穗腐病、抗青枯病研究。穗腐病与青枯病是玉米、小麦的主要病害,传统防治依赖农药,不仅污染环境,还易导致抗药性。基因编辑技术可直接敲除感病基因或导入抗病基因,培育“抗病丰产”新品种,符合国家“藏粮于技”战略。

政策红利: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支持生物育种产业化,基因编辑作物(非转基因)的商业化进程有望加速,秋乐种业的技术储备将转化为品种优势。

三、机构高评级标的:技术赋能,成长确定性强

除上述公司外,多家基因编辑概念股获机构“积极型”评级,核心逻辑在于技术壁垒与场景落地能力:

科前生物(动物疫苗龙头):在动物基因编辑领域布局深远,其疫苗研发中已应用基因编辑技术优化抗原表达,提升疫苗效价。

百普赛斯(重组蛋白龙头):作为基因编辑工具链的关键供应商,其提供的重组蛋白、抗体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基因编辑实验。

信立泰(创新药龙头):在心血管、糖尿病等领域布局基因编辑疗法,例如通过编辑脂肪细胞代谢相关基因开发新型降糖药。

昭衍新药(CRO龙头):作为药物临床前研究的核心服务商,其基因编辑动物模型评价能力是创新药研发的关键环节。

结语:技术革命下的投资机遇

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不仅是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更是产业变革的“导火索”。从Ⅰ型糖尿病治疗的临床进展,到农业育种、生物制造的规模化应用,基因编辑正从“概念”走向“现实”。A股市场中,具备技术储备、场景落地能力的上市公司,有望在这一轮技术革命中抢占先机。对于投资者而言,关注“技术-场景-商业化”闭环清晰的企业,或是把握时代机遇的关键。

风险提示:技术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政策监管风险、市场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