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之光:#135位时代先锋的十四五答卷#】#王兴兴说人形机器人应用会越来越快# 8月7日,第27场“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在国新办举行。来自电影行业的从业者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近期热映电影《南京照相馆》导演申奥在谈及自己这部新作时提到,希望这部影片可以让观众在光影当中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而在“十四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之际,国务院新闻办已经举办了多场“新征程上的奋斗者”系列中外记者见面会。
自4月17日至8月7日,27场见面会汇聚了135位来自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各领域的杰出代表。他们用朴实而有力的语言,讲述了在新时代征程上拼搏奋进的动人故事,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在民营企业领域,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兴兴充满信心地表示:“未来3到5年,人形机器人应用会越来越快。对整个机器人行业来说,今年上半年的增长速度非常快,科技发展趋势非常明显。我对民营经济发展充满了信心。”
星河动力航天创始人刘百奇谈及首次发射成功时的场景仍难掩激动:“当发射中心宣布‘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那一刻,我们激动万分,深知商业航天这条路我们走对了。”
在极地科考战线,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极地船舶管理中心主任、“雪龙2”号首任船长赵炎平,讲述了极地工作者接力奋斗的故事:“极地考察40年,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依靠的正是一代一代极地工作者这种信仰的力量,勇斗极寒、拼搏奉献。”
在社会治理一线,浙江省温州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副支队长杨国强铿锵有力地宣告:“我们成功打掉了包括缅北果敢‘四大家族’在内的一大批赌诈犯罪集团,将那些残害中国公民的犯罪分子缉拿归案、绳之以法!”
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司法局西村司法所所长魏官元则用“法治如庄稼般扎根乡土”的生动比喻,道出了基层治理的真谛,他说,最接地气的方法就是依法办事,让法治像咱们地里的庄稼一样,深深扎根、茁壮成长,惠及每个父老乡亲。
山东省威海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政委陈强说,“警察就是黑暗里的光。我们距离危险近一点,就是为了让百姓离危险更远一点。”
特别令人动容的是盲人博士黄莺的分享:“看不见可能只是让我的生活方式和大家有所不同,但我们获得的快乐和价值是一样的。正视自己、接纳自己,我们的人生同样可以收获精彩。”这位用300页盲文笔记取得高等数学高分的励志榜样,用行动诠释了奋斗者的精神内核。
在见面会上,中国中车首席科学家冯江华自豪地回顾了高铁事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历程。他说,“30多年来,我们潜心打造了中国高铁金名片,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复兴号’高速列车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自己作为团队的核心成员,感到无比自豪。”
坚守在核电站监管一线的生态环境部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核设施监督二处处长杨义平这样说:“核安全容不得一粒‘沙子’,我们对弄虚作假、违规操作零容忍,用忠诚坚守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
35年来一直坚守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长期致力于大气污染成因和大气环境改善研究,他用八个字来概括自己的工作:“天上治污、地上育人”。在国新办见面会上,他骄傲地说:“我们经过长期的野外观测、数字模拟和排放追踪,找准了雾霾的病状、病因和病源,‘对症下药’,获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勾勒出的是中国发展的壮阔图景。来自各行各业的奋斗者们分享在“十四五”期间担当作为、奉献社会的感人经历,这些故事既是个人成长的见证,更是国家进步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