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微风]俄罗斯的国力,已经支撑不住如此广袤的国土面积了,它现在就是在硬撑。苏联时

[微风]俄罗斯的国力,已经支撑不住如此广袤的国土面积了,它现在就是在硬撑。苏联时期可以通过强大的国力确保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正常运转。但是自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已经无力经营远东地区了,只不过它仍然不愿意承认这个现实。 说到沙俄那会,这片广大的土地就被当成国力的象征,当年伊凡雷帝派哥萨克往东打,从乌拉尔山一直打到太平洋,靠的就是火枪大炮对西伯利亚原住民的绝对优势,那时候,地盘大确实意味着实力强。 到了苏联时期,远东的战略地位更被提到 “大后方” 的高度,斯大林靠着强大的计划经济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本事,牢牢控制着全国资源,不惜代价把西伯利亚和远东打造成全国的资源供应 “心脏”。 可过去的风光,随着苏联解体很快就没了,远东这块巨大的“遗产”也变了味,以前的三大核心优势,现在都成了扛不住的“包袱”。 首先是这片广大的土地,正在变得越来越“空”,到2024年,远东联邦区的人口总共才780万,比前一年又少了3万,人口密度低得吓人,每平方公里才1.1个人,这就好比把整个北京市的人口撒到比两个新疆还大的地方,实际住得可能更稀。 更让人担心的是,流失的人口里大多是俄罗斯族和年轻人,这不仅造成劳动力不够,还让莫斯科暗地里担心远东会 “不那么俄罗斯化”,好多以前的城镇都成了“鬼城”。 其次,远东藏着的丰富资源,就像被关起来的 “宝库”,没法好好变成经济效益,远东的经济结构太脆弱,虽然有木材、有色金属这些矿藏,但经济太依赖原材料出口,这里的深加工能力太差,轻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 更严重的是,连接远东和外面的运输命脉,比如承担中俄贸易 70% 货运量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早就满负荷运转了。 俄方本来计划扩建,把运力提到 2.7 亿吨,可因为钱不够,第三阶段扩建就这么拖下去了,这些因素加起来,让远东的资源开采成本高,运输又困难,最后只能低价卖掉,赚的钱甚至不够修自己的基础设施,掉进了 “资源诅咒” 的恶性循环里。 最后,以前的战略要地,现在面临着地缘政治上的 “缺口” 风险,俄乌冲突是重要的内部削弱因素,为了支持乌克兰前线的巨大消耗,俄罗斯不得不把远东的驻军大量调到欧洲战场,导致边境防守空虚。 同时,俄军每天的军费花得像流水,炮弹用量甚至超过苏联时期一年的产量,再加上西方的严厉制裁,俄罗斯的石油收入少了一半,卢布汇率波动厉害,连进口关键零部件都成了难题。这让远东那些本来就靠进口设备才能运转的工厂直接停工,进一步削弱了中央政府对远东的投入能力。 内部变弱,自然引来外部的潜在惦记,日本一直盯着南千岛群岛,从没放弃过领土要求,中国在远东的投资和经济活动虽然多了些,双方也签了不少合作协议,但俄罗斯内部心里清楚,担心这不仅仅是开发,更可能是想用经济渗透来换资源控制权。 俄罗斯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处境:国土面积越大,维持的成本越高,反而越没安全感。 面对远东越来越难的处境,俄罗斯政府不是没试过各种 “强心针”,普京多次强调远东发展是国家优先事项,还出台了一系列宏大的政策计划。 比如2016年推出的 “远东一公顷” 政策,说免费送地吸引移民,可五年下来才吸引了几万人,还不如每年流失的人口多,根本原因就是缺电力、道路、供暖这些基本设施,没人愿意去当 “现代拓荒者”。 中俄合作虽然给远东带来了些机会,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表面上,两国规划了贾林达—漠河铁路桥项目,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跨黑龙江索道预计年运输能力能到250万人次,但实际情况是,这些项目要么还在规划,要么实际运营效果还不知道。 2025年第一季度,中俄贸易额同比下降6.9%,其中能源和机电产品出口都下滑了,更重要的是,俄方在铁路改造这些项目上遇到的技术封锁和资金短缺,直接影响了中俄合作项目的进度。 俄罗斯一方面想靠中国的资金和力量开发远东,另一方面又担心经济太依赖别人、控制权旁落,这种矛盾的心态一直存在。 俄罗斯的国力,已经撑不起这么广袤的国土了,这好像掉进了它历史上 “扩张-失守” 的致命循环里,地盘越大,维持成本越高,安全感反而越低,而今天的远东,正是这种宿命的集中体现,它太大了,以至于没法好好治理,可又因为有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地缘位置,重要到不能轻易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