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自然疗愈与艺术融合,市儿童公园举办“艺想无界”社区音乐会

日前,广州市儿童公园自然探索馆内,一场名为“艺想无界”的社区音乐会悄然改写传统公益范式。这场由50多名亲子家庭共同完成的自然艺术疗愈音乐会,既是“城市声音表达计划”的核心成果,更是广州市儿童公园在生态教育领域的创新突破——将自然疗愈理念深度融入青少年成长场景,首次通过“融合夏令营”模式实现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共生共长。据悉,此次“融合”活动在8月底还将再次举办。

绿意疗愈:自然元素激活感知力

在生态花园一隅的“绿创空间”中,孩子们以城市公园为天然教室,开启了一场持续72小时的自然感知实验。他们用树枝、布料、松果搭建“情绪城堡”,借麻绳编织“情绪语言”,更在音乐导师的引导下,通过树叶摩擦、雨水滴答等自然声效的模仿,完成对“声音”的重新认知。

“这里没有教室的围墙,只有会呼吸的生态场域。”项目发起人、音乐人彭彭老师表示,公园的绿创空间是一个与自然联通的空间,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很容易放松下来。空间之外,占地1.5万平方米的生态花园,特别设计了“五感激活区”:在触觉花园,儿童通过触摸不同纹理的树皮学习表达情绪;在声景走廊,可以聆听鸟鸣虫叫,打开孩子们的感知和听觉,尤其是可以帮助特殊儿童,通过五感体验重建与世界的连接;孩子们还走出公园,走进商圈里面的苹果绘画工作坊,借助APP制作的“会哭、会笑、会生气、会无奈”自然动画,让绘画也成为疗愈的一部分。

音乐疗愈:多元表达构建心灵共振

夏令营的高潮出现在最终的音乐会环节,孩子们以自然为灵感,用歌声、舞蹈、走秀等不同的形式完成了一场跨感官的艺术疗愈。

特殊儿童与普通孩子一起牵手走向舞台——

他们将柔软的布料包裹身体,用天马行空的想象赋予布料不同意义,一起制作走秀的衣服;

他们用树枝制作的“沙锤”,用简单重复的旋律基底与导师完成音乐创作;

他们歌唱自己喜欢的歌曲,编辑舞蹈,在舞台大胆表达,而舞台下,是家长们的鼓掌和感动。

张先生(化名)说道,“大部分的时候我都会觉得很难,作为一个特殊儿童的家长,但是看到她开心,我又觉得很欣慰很值得,这样的活动告诉我,我的孩子会越来越好。”

“音乐是跨越语言的心灵桥梁。”项目负责人佳佳老师说道,“通过融合活动,建立起我们这个小群体归属感,达到了自然疗愈的效果。”

“每个生命都有独特的频率。”广州市儿童公园负责人指出,融合教育的核心不是“改造特殊”,而是创造包容场域。

音乐会的最后,当孩子共同唱响原创歌曲《这首歌》时,正如歌词所说的那样“你看,我们唱得一样,你看,没什么不一样……”

那些曾经“与众不同”的音符,正在星空中织就更璀璨的银河。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卡斯通讯员:穗童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