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绩数据来看,沪农商行近年来营业收入增长整体下滑。
来源丨资本传记
责编丨刘芸汐
8月6日晚间,沪农商行发布公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已核准张跃红该行副行长任职资格。这位深耕对公领域多年的银行老将,从基层一步步走来,如今跻身核心高管层,她的上任能否为沪农商行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亦或面临诸多挑战,值得深入探讨。
张跃红的履历堪称丰富,1977年8月出生的她,拥有研究生学历和管理学硕士学位。从徐汇支行副行长、行长,到公司金融部副总经理、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再到公司金融部总经理兼普惠金融部总经理,直至如今的副行长,她的晋升之路基本沿着对公业务展开,积累了深厚的对公业务经验。今年5月被提名,历经3个月监管审核获批,足见沪农商行对其能力的认可与期待。
与此同时,今年5月同获提名的还有现任副行长占玲灵,其任职资格已于半个月前获批。占玲灵作为“80后”,由青浦支行行长调升而来,同样拥有丰富的多部门任职经历。至此,沪农商行形成了以徐力、汪明为执掌者,张宏彪、顾贤斌、沈栋、占玲灵和张跃红为副行长的领导班子团队。其中汪明已被提名为沪农商行行长,仍待监管批复。
沪农商行身处上海这一金融资源富饶之地,区位优势明显,但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在当前的金融形势下,其业绩表现和业务结构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从业绩数据来看,沪农商行近年来营业收入增长整体下滑。2021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6%,随后2022-2024年增速分别下降至6.1%、3.1%和0.9%,2025年一季度更是转为负增长7.4%。虽然净利润在对公领域资产质量改善的支撑下,始终能实现正增长,如2025年一季度收入负增长时净利润仍增0.34%,维持了“资本-利润-分红”的相对平衡,但营收增长的压力不容忽视。
在业务结构上,对公业务与零售业务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自2022年起,对公贷款稳健增长,余额从2022年末的3820亿增长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4525亿,同比增长18%;在总贷款余额中占比从57.0%上升至58.7%,累计提升1.7个百分点。同期票据贴现余额也从748亿增长至1066亿,占比从11.2%上升至13.8%。而零售贷款却呈现“不增反降”的格局,余额从2022年末的2139亿微降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2120亿,同期占比从31.9%下降至27.5%,累计下降4.3个百分点。
资产质量方面,过去三年对公贷款不良率从2022年末的1.22%逐渐下降至2024年末的1.02%,累计优化20BP;零售类贷款不良率却在上升,以2024年末数据来看,已经上升至1.32%,较2022年末提升53BP,为近几年最高点。这一系列数据表明,沪农商行的业务重心已明显向对公业务倾斜。
张跃红的上任,或许正是沪农商行进一步强化对公业务战略的体现。她丰富的对公业务经验,有望在对公业务拓展、客户关系维护、业务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挑战也同样存在。
一方面,尽管沪农商行在对公业务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资产质量持续优化,但在上海这样的金融中心,各大金融机构对优质对公客户的争夺异常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取更多优质客户资源,拓展对公业务的深度和广度,是张跃红面临的一大挑战。
另一方面,虽然当前对公业务资产质量良好,但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如果经济形势出现波动,对公业务的资产质量是否能够持续保持稳定,信贷风险能否有效控制,都是未知数。
此外,沪农商行在合规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2025年3月,沪农商行因贷款和理财等多项业务违规被处罚860万元,2024年亦是A股十家农商行中被罚频次和被罚金额最高者。理财业务未按规定进行信息披露、贷款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问题,反映出其内控合规薄弱、风险管理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张跃红在推动对公业务发展的同时,还需协助加强全行的合规管理,确保业务在合规的框架内稳健运行。
张跃红任职沪农商行副行长,为该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量。对公业务作为沪农商行的核心增长点,未来的发展成效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该行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张跃红能否带领团队在对公业务领域开疆拓土,同时解决合规管理等问题,助力沪农商行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和资产质量的进一步优化,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