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台州市首条过江隧道盾构机“和合号”顺利始发,标志着这一穿越椒江的重要工程进入关键施工阶段。为守护工程水上安全,台州海事局主动靠前、精准发力,以专业监管与贴心服务织密水上安全网,为工程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据悉,作为下穿椒江的重要工程,该隧道段长1822米,需穿越复杂地质层,且施工水域位于椒江通航密集区,水文条件复杂。早在工程筹备阶段,台州海事局便主动对接项目建设、施工单位,联合港航、航道等部门开展多轮次作业安全评估与方案论证。通过实地勘察施工水域通航环境,详细分析船舶流量、航道宽度、潮汐变化等特点,该局精准划定施工水域禁航范围,规划船舶分流路线,全面排查潜在风险,为工程量身定制了一套科学完备的保障方案。
船舶监管是水上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台州海事局严格把关施工船、警戒船进场标准,明确船舶技术规格、船员资质、设备配置等核心准入条件,从源头规范船舶参与工程的基本要求。同时,该局梳理船舶作业全流程风险点,细化水上作业安全操作指引,对锚泊区域、作业时段管控、应急响应流程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船舶有序进场作业。在“和合号”盾构机始发这一关键节点,海事部门增派执法力量现场驻守,全程监督安全措施落实,为施工环节筑牢“防护墙”。
科技赋能让监管更精准高效。依托智慧海事平台,结合VTS(船舶交通管理系统)、CCTV(视频监控)、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台州海事局对施工水域实施24小时航行动态监控,划定电子警戒区,对靠近施工区的船舶自动发出预警。同时,海巡艇现场巡航与无人机空中巡查同步开展,构建起“远程监控+现场巡查”的立体监管体系,以多系统协同、多维度感知,实现“预防在前、发现及时、处置高效”,全力维护施工水域通航秩序。
风险预判与应急准备同样关键。台州海事局联合气象、水文部门建立恶劣天气风险管控机制,针对风力≥6级、能见度<1000米、水位骤涨等临界风险值,明确对应的风险等级及防控措施。该局还督促企业制定船舶碰撞、油污泄漏、人员落水等6项应急预案,并提前组织应急演练,确保突发事件能得到有序处置。考虑到盾构施工可能引发河床变化,海事部门同步建立实时水深监测机制,为过往船舶航行安全加上“双保险”。
项目自8月2日进入关键施工阶段后,台州海事局将持续聚焦盾构浆状土外运作业安全监管,不断优化监管服务措施,全力保障工程长距离、高难度掘进。通过专业守护,为这一关乎地方发展的重要工程提供坚实海事支撑,助力台州“一江两岸”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