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912年,朱温召儿媳王氏侍寝,谁料王氏轻声在朱温耳边说:“你儿子要谋反!”朱温听

912年,朱温召儿媳王氏侍寝,谁料王氏轻声在朱温耳边说:“你儿子要谋反!”朱温听了哈哈大笑:“他不敢!他要来,我就杀了他!”谁知下一秒,儿子朱友珪就带着500士兵闯入寝宫,朱温大怒,指着朱友珪骂:“逆子!” 公元912年,开封皇宫里的后梁开国皇帝朱温,这位枭雄,如今却病入膏肓。 他本以为自己能够安度晚年,然后置办身后事。 但是,他错了,他的身边这个最得宠的儿媳王氏,将会对自己的亲生儿子朱友珪下毒手!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一家人还要刀剑相向? 朱温已经到了晚年,身体早就不行了,并且这脾气一天比一天怪。 在他病榻前侍奉的,除了医官,还有几位年轻貌美的女子。 其中最受宠的,竟是他的儿媳王氏,也就是养子朱友文的妻子。 这可就是奇怪了,为什么自己的儿媳来侍奉他,不能喊普通的宫女吗? 毕竟这辈分放在这里,实在是有点不合适。 而王氏出身确实好,并且聪慧伶俐。 她还常常在朱温耳边吹风,明里暗里地为丈夫朱友文谋求储君之位。 朱温表面上似乎对此没有多大的意义,但是他可不傻,只是生病不能动而已! 这个时候,他也暗地里派人监视着朱友文府邸的一举一动。 然而,这一切,都被朱温的亲生次子朱友珪看在眼里,恨在心头。 朱友珪的生母出身低微,这让他从小在父亲面前就矮了一截。 他眼睁睁看着父亲对养子朱友文青睐有加,内心十分嫉妒。 凭什么自己是亲生的,而他一个养子竟然比亲生的更受重用,这也太不公平了! 他太了解自己的父亲了,朱温是靠背叛和杀戮夺得的江山。 如今老迈昏聩,连传位大事也不说清楚。 朱友珪这个时候,也害怕万一未来是那个养子朱友文登基,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 而朱友珪的妻子张氏,也不是个普通的妇人。 她探听到王氏在朱温面前鼓吹“主上欲立友文”的消息,立刻将这一“噩耗”告诉了丈夫。 张氏断言,如果朱友文当了皇帝,他们全家必死无疑。 这番话让朱友珪顿时清醒了。 第二天,他便秘密前往左龙虎军驻地,寻找左龙虎军统军韩勍。 韩勍是跟随朱温打天下的老将,战功赫赫,但对朱温却积怨颇深。 原来,朱温登基后,差点抄家灭了韩勍一族。 朱友珪隐晦地表达来意,暗示需要“清君侧”时,韩勍答应了。 他调拨了五百名精锐亲兵给朱友珪,并协助他们伪装成宫廷禁卫军“控鹤军”,分批秘密潜入宫城,埋伏在关键位置。 恰在此时,朱温决定将朱友珪外放为莱州刺史。 在五代十国那个混乱的年代,将皇子外放地方担任节度使,往往是削夺其权力甚至预示杀身之祸。 朱友珪接到这个消息,更加确信父亲已经彻底抛弃了他,甚至可能对自己起了杀心。 他意识到,再不动手,就没机会了。 六月二十二日深夜,朱友珪决定动手了。 他亲率韩勍的精兵,突袭了宫门。 宫门被攻破后,叛军涌入朱温的寝宫。 当寝宫大门被撞开,病榻上的朱温被惊醒。 他一眼就看到了领头的儿子朱友珪,瞬间明白了怎么回事。 朱温勃然大怒,指着朱友珪怒斥,“你这个为“逆子”,你还敢敢弑父。” 朱友珪此刻已无退路,他厉声回骂朱温为“老贼”,声称早就该杀了他。 话音未落,朱友珪的心腹将领冯廷谔提剑上前去,对着朱温的腹部刺下。 朱温试图反抗,甚至想抓取枕边的佩刀,但终究无力回天。 在这个紧急时刻,朱友珪下令,封锁消息,灭口知情者。 他命人包裹了朱温的尸体,抬入一间密室冷藏起来。 同时,他软禁了王氏,严禁任何人泄露皇帝已死的消息。 第二天,宫中对外宣称皇帝病情加重,不见任何人。 第三天,一道“遗诏”突然颁布,宣布养子朱友文谋反,已被诛杀。 消息传出,第四天,宫中宣告了太祖朱温“病逝”。 朱友珪披麻戴孝,在灵堂前跪拜痛哭。 满朝文武看着这位新主,心中虽疑窦丛生,但在政变之下,无人敢质疑。 然而,弑父篡位得来的皇位,注定坐不安稳。 朱友珪登基后,不纳了三位妃子,整日沉溺于饮酒作乐。 朱友珪最担心的不是这些文臣,而是他的兄弟们朱友贞、朱友谦,以及虽被“遗诏”宣布谋反而死的朱友文,他害怕他们联合起来讨伐自己。 驻守河中的节度使朱友谦,认定朱友珪是弑父篡位的逆贼。 他投靠了后梁的劲敌晋王李存勖。 朱友珪派兵征讨朱友谦,结果大败而归,损兵折将。 仅仅过了半年多,到了第二年正月,禁军将领袁象先和驸马都尉赵岩联手发动兵变。 大早上刚睡醒的朱友珪连鞋都来不及穿,逃到偏殿,但很快就被叛军围住。 穷途末路之际,朱友珪命令身边最后的心腹冯廷谔杀死自己,但冯廷谔拒绝动手,绝望的朱友珪只得挥剑自刎。 随后,朱温的另一个儿子朱友贞被拥立为帝,他下诏追废朱友珪为庶人,抹去了帝号。 龙椅滚烫,沾满了父与子的鲜血,映照着那个“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的残酷时代。 主要信源:(《旧五代史·梁书·太祖本纪》——中华书局点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