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你知道吗?那个揪出‘毒教材’的硬汉子彭帮怀,14年的坚持,22次法庭交锋,愣是没

你知道吗?那个揪出‘毒教材’的硬汉子彭帮怀,14年的坚持,22次法庭交锋,愣是没有退缩一步!他在课堂上发现历史课本里的破绽,就像侦探一样追查到底。 “毒教材”的事儿不知道你们还记得吗? 2006年冬天,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成了彭帮怀改变人生的转折点。 14年、22次走上法庭,不得不说这人真轴啊! 那时的彭帮怀,已经从公立学校辞职几年,经营着自己的作文培训班。 由于曾经当过教师,所以一直有着严谨的态度。 那天,在作文培训班里的老师彭帮怀正在批改着学生的作业。 一个三年级孩子把省略号写成了六个点,他习惯性地用红笔圈出错误。 然而第二天,学生家长却带着语文课本找上门,指着课文《燕子》里同样六个点质问:“课本上就这么印的!” 面对家长的质疑,他严肃的翻出了1993年国家语委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 白纸黑字明确规定着,省略号是六个点,占两个字位置,必须上下对齐。 眼前的教材,显然错了。 面对着质疑,他当即决定带着课本和文件找到当地教育局。 然而 ,得到的回复却是“可能是印刷问题”,劝他“别小题大做”。 但彭帮怀可偏要钻那牛角尖。 他跑到书店,自费买齐了小学三到六年级的语文教材,熬了一个通宵逐页检查。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光是仅标点符号错误就多达63处,“的地得”混淆的句子有28句。 更严重的是,在一篇讲述抗日战争的课文里,“平型关大捷”的时间竟然被写错了整整一年! “这绝不是小事!” 彭帮怀发现了严重性,这课本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源头,如果这些都是错的话,那么影响深远,绝不是这么简单的弄错了! 他做不到坐视不理。 2007年初,他抱着纠正错误、净化教材的初衷,给教材出版社写了一封纠错信。 可是了,等了许久石沉大海。 拨打客服电话,得到的永远是“会反馈”的官方说辞,然后杳无音信。 实在没办法的彭帮怀,决定揣着300元诉讼费,将出版社告上了法庭。 诉求是更正错误并公开道歉! 然而,首次交锋的结果令人沮丧。 法庭上,出版社律师以“教材经过严格审核,个别瑕疵不影响使用”为由轻松应对。 法官最终驳回了他的诉讼请求。 这次失败没有让彭帮怀退缩,反而激起了他更强烈的决心。 他开始携带放大镜和笔记本,书店、学校图书馆、甚至废品回收站,凡是有教材的地方,他都开始认真观察,甚至他的笔记本上,错误记录越来越多。 2010年,某版历史课本将“九一八事变”日军发动进攻的时间写成“1931年9月18日深夜”,而史实记载是当天傍晚。 2015年,他在某出版社的《国学读本》中发现“卧冰求鲤”典故的主角王祥,关键细节被篡改,导致故事寓意扭曲。 各种错别字、病句、史实偏差、甚至插图问题,都被他一一记录在案。 到2022年,笔记本他积累了整整17本,记录了超过500处教材错误。 14年间,彭帮怀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累计近2万元的诉讼费,22次走上法庭的经历,培训班生意因频繁打官司而流失客户。 他的妻子与他甚至常常争吵。 他也曾在法院冰冷的台阶上,看着败诉判决书,陷入迷茫和自我怀疑。 但每当他想要放弃时,脑海中总会浮现课堂上孩子们举着课本,问他“老师,书上是不是错了?”的画面。 而出版社的态度也耐人寻味。 有时他带着厚厚的纠错清单找到编辑部,编辑轻描淡写地承诺“修订版会改”,结果新版教材错误依旧。 追问之下,得到的解释竟是“排版的时候忘了”。 更让他感到无力的是法庭上,出版社出示所谓的“专家审定意见”,声称某些错误属于“可接受范围”。 对此,彭帮怀总是据理力争,强调对于正在打基础的孩子而言,历史没有“可接受”的错误,知识必须准确。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22年。 当“毒教材”事件因插图问题引发全民关注和声讨时,人们才猛然发现,彭帮怀这位默默坚持了14年的“独行侠”。 他早年发布的教材纠错视频被网友大量转发,点赞量一夜暴涨。 无数家长留言,转变为了感谢:“以前觉得你没事找事,现在才知道你是在给孩子们挡坑。” 彭帮怀的坚持,并非针对,而是源于“我不是跟谁过不去,就是想让孩子们拿到手里的课本,能让人放心。” 近年来,教材审核修订工作明显加强。 彭帮怀用14年的光阴和22次法庭交锋,守护着孩子们求知的起点。 这份守护,无关名利,只为心安,只为下一代手中能捧起一本值得信赖的书。 主要信源:(搜狐网——彭帮怀:“毒教材”吹哨第一人,连续14年22场官司却从未胜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