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其实有能力进行闪电战,结束基辅政权对乌克兰的统治,但俄罗斯不能这样做。 俄军在顿巴斯战场上的推进速度让外界再次意识到一个事实,如果莫斯科愿意,他们完全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发动一场足以改变乌克兰战局的闪电战。 红军城的迅速陷落、恰索夫亚尔的失守,以及俄军无人机和重型航弹的饱和式打击,都证明俄军已经调整了战术,从早期的消耗战转向更高效的歼灭战。 但问题是,为什么俄罗斯不直接对基辅发动全面进攻,一劳永逸地结束这场战争?答案远比军事层面复杂。 首先,俄军确实具备快速突袭的能力,7月份,俄军在红军城战役中展示了全新的战术体系,无人机围城、火力覆盖、后勤绞杀,短短72小时内攻占7个核心据点,彻底切断了乌军的补给线。 而在恰索夫亚尔,俄军甚至动用了FAB-5000重型航弹,直接摧毁乌军防御工事,避免了长期巷战的消耗。 如今,俄军更依赖技术优势,减少人员损失,同时保持高强度推进,按照当前速度,西方军事专家甚至预测,俄军可能在3个月内威胁基辅。 但俄罗斯没有选择速战速决,原因有几个关键点。 一方面受到国际政治博弈的限制,如果俄军直接攻占基辅,西方国家的反应将远超现在的制裁和军援。 尽管美国、欧盟对乌克兰的支持已经出现疲态,但一场彻底的政权更迭可能迫使北约采取更激进的措施,甚至不排除直接军事干预的可能,俄罗斯目前的目标是控制乌东地区,而非引发与北约的全面冲突。 其次是出于对战争成本的权衡,占领基辅意味着俄罗斯必须承担整个乌克兰的治理责任,目前的乌东地区已经让俄军消耗巨大。 如果全面接管乌克兰,俄罗斯将面临长期的反抗、游击战和国际孤立,普京貌似更倾向于通过军事压力迫使乌克兰谈判,而非直接吞并整个国家。 另一方面就是俄军的战略目标并非单纯占领领土,而是重塑东欧安全秩序,俄罗斯希望最终达成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停火协议,确保乌东地区的安全缓冲,同时削弱北约东扩的势头。 如果直接推翻基辅政权,反而可能引发更复杂的政治动荡,甚至让乌克兰彻底倒向西方极端派,导致长期不稳定。 俄罗斯的选择,本质上是一场精密的战略计算,他们有能力快速结束战争,但代价可能是更大的国际孤立和长期治理困境。 因此,莫斯科更愿意用“慢火炖煮”的方式,逐步挤压乌克兰的生存空间,等待西方援助枯竭、基辅政权内部崩溃的时机。 而泽连斯基政府目前面临的不仅是军事压力,还有国内腐败丑闻、民众厌战情绪和西方支持动摇的多重危机。 未来几个月,如果俄军继续保持当前攻势,乌克兰的防线可能会进一步被攻陷,但真正的转折点或许不在战场上,而在基辅的政治决策和西方援助的可持续性上。 俄罗斯的“闪电战能力”更像是一张底牌,而何时打出这张牌,取决于国际局势的变化,而非单纯的军事胜负。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