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医药报
油性皮肤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类型,主要是因皮脂腺的过度分泌而形成。研究显示,健康成人的平均皮脂分泌量约为每3小时1mg/10cm2,如果皮脂分泌量超过每3小时1.5mg/10cm2,就被认为皮脂分泌过度
皮脂分泌过度不仅会导致皮肤外观上的油光,还会对皮肤的生理功能等方面产生影响。皮肤表面油腻容易黏附灰尘和污染物,加上过多皮脂与角质在毛孔中堆积,会增加毛孔堵塞风险,进而引发痤疮或脂溢性皮炎等问题。油性皮肤人群日常要注意控油保湿,以改善皮肤水油平衡
□武雪玲刘有停
油性皮肤的“问题清单”
油性皮肤最直观的表现是皮肤表面有油光、毛孔粗大,尤其以T区(额头、鼻子、下巴)最为明显,通常在洁面后的3~4小时即可见明显油光。部分人群还可能有头皮甚至胸背部油脂分泌增加的情况。
相比皮脂分泌正常的皮肤,油性皮肤在皮脂腺结构、皮脂组成成分、皮脂腺导管内层角质形成细胞增殖速度等方面均存在不同。
油性皮肤的皮脂腺体积通常更大、密度更高(尤其是T区),且皮脂的合成和排出速度较快,这就导致油性皮肤皮脂分泌旺盛,皮肤表面更容易出现油光。
皮脂是皮脂腺分泌和排泄的产物。正常来说,皮肤的皮脂组成需要维持一定的比例,如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占比57%、角鲨烯占比12%、亚油酸占比5%等。而在油性皮肤中,皮脂成分比例失衡,角鲨烯、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占比升高,皮肤表面更易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可能会导致角质层屏障功能受损,诱发皮肤炎症。
油性皮肤的皮脂腺导管内层角质形成细胞增殖速度也相对较快。这会导致油性皮肤的角质层厚度增加,未及时脱落的角质细胞会堆积在毛囊口,引发毛囊口堵塞,导致皮脂无法顺利排出,形成微粉刺。若微粉刺未得到及时处理,容易进一步发展为痤疮。
此外,皮脂的大量分泌会促进嗜脂性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打破皮肤微生态平衡。这也是油性皮肤人群更容易出现皮肤敏感、痤疮等情况的原因之一。例如,痤疮丙酸杆菌的异常繁殖与痤疮发生密切相关,该菌可分解皮脂并产生代谢产物,诱发或加剧炎症反应;马拉色菌的代谢产物可激活免疫系统,诱发脂溢性皮炎,使皮肤出现红斑、脱屑和瘙痒等症状。
影响油脂分泌的多重因素
油性皮肤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
内源性因素包括遗传、激素水平、心理因素等。
皮脂腺的活跃程度受基因调控。若家族中有人有油性皮肤或痤疮病史,个体更容易出现皮脂分泌旺盛现象。CYP1A1、CYP17等基因可能影响雄激素代谢,从而影响皮脂腺功能;C-myc基因表达异常也可能导致皮脂腺增生。
激素水平是影响皮脂腺分泌的关键。雄性激素(如睾酮和二氢睾酮)可通过与皮脂腺细胞中的受体结合,直接促进皮脂的合成和分泌;青春期、经期、孕期等时期激素波动大,皮肤更易出油;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甲状腺素、乙酰胆碱等也能通过不同信号通路影响皮脂腺功能。
心理压力也会改变皮脂腺分泌情况。压力会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引起皮质醇水平上升,进而增强皮脂腺分泌,导致痘痘和炎症加剧。
此外,年龄、性别等因素也会影响皮脂水平。15~35岁人群皮脂分泌较为旺盛,男性的皮脂分泌水平普遍高于女性。
外源性因素包括环境、饮食等。
高温、高湿环境会增强皮脂腺分泌活动。研究显示,环境温度每上升1℃,皮脂分泌约增加10%,因此,皮肤在夏季往往比冬季更容易出油。而空气污染可能会诱导皮肤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加剧皮肤的皮脂氧化和炎症反应。
高糖、高GI(升糖指数)食物(如甜品、精制碳水)及乳制品可促进油脂分泌,并加重痤疮的发生与发展。油炸、辛辣食物也可刺激皮脂腺活性,但其具体影响程度因人而异。
某些疾病也会直接或间接导致皮脂腺分泌异常,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2型糖尿病等。
水油平衡是护肤关键
科学护理有助于油性皮肤修复屏障功能、调整油脂分泌水平,从而缓解皮肤油腻带来的不适。
温和清洁
很多油性皮肤的人为了减少皮肤出油,倾向于使用清洁能力较强的碱性皂基洗面奶。这类产品虽然去脂力强,但频繁使用容易破坏皮肤表面的酸碱平衡,导致皮肤屏障受损。
建议油性皮肤人群选择性质温和的弱酸性洗面奶,特别是配方中含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产品。这类产品可以更好地维护皮肤酸碱平衡。
除了选择合适的洁面产品以外,油性皮肤人群还要注意控制洁面次数,建议每天洗脸不超过两次,避免过度清洁和用力摩擦面部。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屏障,导致脸越洗越油。洗脸的水温控制在37℃左右,可以减少对皮脂腺的刺激。
控油调理
控制油脂分泌是油性皮肤护理的核心目标,但控油并不意味着完全去除油脂,水油平衡是油性皮肤护理中的关键。目前,有控油作用的化妆品主要通过减少皮脂腺油脂分泌、收敛毛孔和物理吸附的方式来改善面部油光问题。可以选择有绿茶多酚、PCA锌、10-羟基癸酸、辛酰甘氨酸、白柳树皮提取物、苦参提取物和金缕梅提取物等成分的产品。
适度保湿
一些油性皮肤人群误以为皮肤出油多就不需要补水。实际上,缺水也会刺激皮脂腺分泌,单纯控油不补水,反而可能加重出油,形成“越控越油”的恶性循环。建议油性皮肤人群使用含有玻尿酸、透明质酸、甘油等成分的清爽型保湿产品。这类产品可以在有效补水的同时,不加重皮肤的油腻感。每周可使用2~3次补水面膜,帮助皮肤维持水油平衡。
定期去角质
适当去角质有助于改善皮肤油腻和毛孔粗大问题,但要注意坚持“温和+适度”的原则,优先选择化学去角质方式,并根据皮肤情况灵活调整频率。含有水杨酸、果酸、甘醇酸、乳酸等成分的去角质产品,可溶解多余油脂,疏通毛孔,促进角质代谢。建议去角质频次控制在每周1~2次,有皮肤敏感情况的人应适当减少使用次数。
调整生活习惯
油性皮肤人群应减少高糖、高GI食物和乳制品摄入,避免食用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适量摄入富含Omega-3或抗氧化成分的食物(如深海鱼、亚麻籽油),有助于缓解皮肤炎症。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助于调节皮肤水油平衡。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的心情,也是改善皮肤出油状况的重要方式。
(作者单位:北京安德普泰皮肤生态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