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曾经闻名全国的战斗英雄孙玉国被遣返原籍,从副大军区级干部变成了普通老百姓,如此大的身份反差也引发了街坊邻居的议论,但孙玉国却用实际行动逐渐打消了人们的疑虑,更重新赢得了外界对他的尊重! “听说没?那个孙玉国回来了,现在啥也不是了”1982年的沈阳街头,这样的议论在邻里间悄然流传。曾经的珍宝岛战斗英雄、最年轻的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孙玉国,如今被降为正团级转业,回到了老家。 巨大的身份转变如汹涌浪潮般袭来,引得众人纷纷投来饱含诧异的目光。但孙玉国并未被这股浪潮吞噬而陷入消沉,他以实际行动响亮地昭告世人。英雄的尊严并非由职位的高低来衡量,而是体现在面对人生跌宕起伏时的那份从容与坚韧。 1969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让孙玉国一战成名。作为边防站站长,他带领战士在极寒环境下击退苏军入侵,英勇表现得到了党组织认可。 从那之后,他在仕途上开启了势如破竹的上升态势,晋升速度相当快。然而,1977年,他因卷入“四人帮”事件被停职审查,最终被分配至沈阳军区后勤部旗下的一家兵工厂,在那里出任副厂长一职。 孙玉国初到工厂时,认出他的工人们既惊讶又疑惑。孙玉国只是笑笑:“现在我是来跟大伙一起干活的,叫我老孙就行。”他没有摆架子,而是穿上工装,从最基础的生产管理做起。 面对效益不佳的工厂,孙玉国四处奔走,联系订单,甚至亲自参与技术攻关。工人们很快发现,这位曾经的将军不仅没有高高在上,反而一步一个脚印。 1988年,孙玉国被调往3301厂负责整体工作。彼时,这家工厂已然深陷困境,工资停发让员工们忧心忡忡,工厂内部士气低落、人心惶惶。在这样的危急时刻,孙玉国毅然挑起了重担。 他迅速带领着团队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市场展开调研,凭借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果敢的决策力,为工厂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成功扭转了工厂的颓势,让生产流程再次顺畅运转,仿佛为这艘濒临沉没的船只重新扬起了希望的风帆。 1991年,孙玉国再迎挑战,调任沈阳金城电子大厦副总经理,负责对苏联的“易货贸易”。凭借军人的果敢和商人的敏锐,他成功促成多项合作,每年为军区创造上千万元利润。 信息来源: 民族复兴网|《战斗英雄孙玉国》 党史博览|《珍宝岛英雄孙玉国》 文|何夕 编辑|南风意史